方兴东:网络时代的新读书运动
2015-08-19 12:41:36
  • 0
  • 135
  • 118
  • 0

    历史总是惊人的不相似,一不留神就会滑向另一个极端,甚至走向反面。13年前的2002年,以“中国博客宣言”为开篇的博客中国诞生,那时候互联网还是传统的1.0模式,以网民为主力军的互联网内容模式还没开启。我们热切呼唤博客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文化阶段的一缕霞光是由这样的一群人点燃的——他们像远古的炼金术士一样对知识充满痴迷。他们是一群率先走出信息迷宫的人,他们乐于向人们分享在信息海洋里的冒险历程,为后来者开辟一条条成熟的航线。他们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13年来,互联网浪潮远比我们期望的更加迅猛,我们经历了博客的崛起,也经历了微博的大繁荣,更迎来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全民微信,完成了信息和内容的大爆炸。今天,全球网民突破30亿,大规模同时在线的即时互动成为新的传播景观。但是,碎片化阅读方式引发的全民阅读危机可能演变成为全局性的精神危机、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13年之后,博客中国发起网络时代的新读书运动,倡导深度阅读,推动知识分享。我们期望通过社会有志之士共同的努力,有效抵御互联网浅薄症,缓解网络时代的注意力丧失综合症状,让新的阅读运动能够深入各大城市,深入乡村,深入学校,深入各行各业!

    当年,“我们希望,博客文化能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博客关怀能开启一个负责的时代。”今天,博客中国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努力,通过倡导阅读,继续这个未竟的事业。

    今天,我们推出了第一个百人书单,通过100位业界、学界、政府和社会各界最富有洞察力的互联网观察家和实践者的极简书单,作为我们进入纷繁错综的网络时代的敲门砖。后续我们将陆续推出更多各有特色的百人书单,媒体人、院士、校长、CEO、创业者、投资家等等,通过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视角,继续为阅读运动推波助澜。

 

方兴东

2015年8月19日


专题:互联网时代百本必读书第一单


附录:中国博客宣言

中国博客宣言

博客中国(blogchina)2002年8月

当年,哈维尔苦苦思考,后极权时代无权者的权力问题。今天,一个同样深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互联网兴起所导致的去中心化时代,还有没有我们思想的中心?

    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信息稀缺的问题。但是,当互联网本身变成信息海洋的时候,人类不得不面临另一场新的挑战:那就是超越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伟大又一次凸显出来。迄今为止,只有人脑对信息的搜索和鉴别才是最可靠的。互联网在经历了军事阶段、商业阶段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文化阶段。

    互联网文化阶段的一缕霞光是由这样的一群人点燃的——他们像远古的炼金术士一样对知识充满痴迷。他们是一群率先走出信息迷宫的人,他们乐于向人们分享在信息海洋里的冒险历程,为后来者开辟一条条成熟的航线。他们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我们把这样一群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们,称之为博客(Blogger)。他们的出现,使我们在互联网世界,第一次有了知识积累和文化指向。使人类由粗放的数字化生存,过渡为个人化的精确的目录式生存。“博客”不是博士,但他们是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他们的渊博不是体现在封闭的内涵,而是体现在他们奉献的外延。如同当年麦哲伦的航海日志一样,博客们将工作、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博客日志(Blog或Weblog),将日常的思想精华及时记录和发布,萃取并联接全球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使更多的知识工作者能够零距离、零壁垒地汲取这些最鲜活的思想。

    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互联网开始真正凸现无穷的知识价值。如果说,黑客代表了互联网技术野蛮的张力,而博客则代表了重建互联网秩序的向往。在解构中建设,在离散中合作,在学习中开放,已成为博客对世界的关怀方式。他们展示的博客文体、博客行为和博客思想,将是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将重新定义互联网的界限,改变我们生存的背景。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知识稀缺的国度,博客的繁荣,具有更特别的意义。博客在中国不仅是航海者,还是盗火者。在汉语世界中的自娱自乐,最终将会使中国走向狭隘,而对新知的探索之旅越加充满荆棘。

    我们希望,博客文化能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博客关怀能开启一个负责的时代。

 2002年8月,博客中国(blogchina)起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