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雷军栽花,不是花;雷军触网,不在网中
2016-03-15 10:51:26
  • 0
  • 11
  • 69
  • 0

本文首发于2016年3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07评论版,题为《雷军犯下了四大错误》。刊登文略有删改,本文为作者原文。

题记:不巧赶上了315,这下子惹事了!2016年3月13日凌晨北京飞巴黎的航班上,牺牲了3小时的睡眠写就。半梦半醒之间,一口气居然码出5000多字。加上另外一篇的补充,总数差不多快一万字了。飞机上的文字,高度肯定是有了。就是不知道锋度够了没有。周二发表在《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把题目改成了《雷军犯下了四大错误》。这下子再没锋度也有了足够的杀伤力了。当然,编辑的角度我完全理解。但相信你耐心读完全文,就明白本意绝对不是专门选择315来批雷军的,纯粹老友客观的一时兴起。写完就顺手发给雷军和梁宁。梁宁看完说,文章挺有温度,现在你怎么变成米粉了。一会,雷军给我发了个大红包。这下好了,下次见到雷军别给我额头打出一个大包来就行。哈哈,希望老雷见谅啊!

2016年初,刚好是自己正式进入互联网领域整整20年,此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在互联网早期邂逅并全情投入,见证并亲历全程。和杨元庆、雷军、马化腾、马云等创造历史的大腕们一路走来。这些年,互联网口述历史日渐成为我个人的重心,尼葛洛庞帝对我说:“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因为,这些创造历史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有多伟大。现在的社会也不清楚他们究竟有多伟大所以,记录和评述他们,可能是自己的一大使命。只是,因为自己太不满足于仅止于记录,太喜欢跳出来评头论足,我强烈的主观使得我的文字肯定距离“忠实”二字比较远。中国互联网无疑进入了新的更新换代周期,所以在接下来的专栏中,我打算多写写我认为很可能会在下一波中脱颖而出的雷军、刘强东、贾跃亭和余承东们。

要更好了解雷军和小米,必须退回到雷军过去的经历。实际上,在所有的互联网大佬中,和雷军的熟知是最深、最早的。20年前,刚刚入行的我就和他相识,两人同龄,开始几年曾经无话不谈。那时候,他在金山做企业已经意气风发,我在清华校园挥洒文字也指斥方酋。那时候我家的打印机就是雷军送给我的,所以我每每完成一篇大作,雷军送我的机器就是第一读者。我们常常一周数天喝酒聊天,纯粹而情投,就差亲密无间。很快,我就投身和关注互联网领域,对传统软件、硬件行业的关注逐渐淡去。1999年,创办互联网实验室,更是对传统IT业冷眼相待。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和陷入金山的雷军之间渐行渐远。甚至在2002年创办博客中国之后,我还写过一段评语,将金山称为“中国IT业第一狗熊”,批评金山不专注于WPS等核心产品,而染指词霸、解霸和杀毒软件等各种应用软件,以及涉足网络游戏,甚至内部还图谋进入财务软件等等的多元化努力。太不专注,或者毫不专注,就是当时我对雷军不看好的第一原因。

当然,造成我和雷军疏远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我坦诚到有点毒辣的评论文章。1998年,我曾经认真写过一篇专门歌颂雷军的文章,刊登在《中国计算机报》上,只是这篇文章的题目叫“雷军栽花”,言意之下雷军并不是花,而只是栽花的人,是衬托花的绿叶。因为,那时候在我们心目中,求伯君是金山乃至中国软件业毫无疑问的第一英雄,尤其是在我这个“挑战微软”的旗手眼中。求伯君和雷军错位搭配,无疑是最理想的。当然,这对伙伴之间长期的合作与博弈属于另一个精彩的故事。直到两年前,我依然认为雷军与求伯君的搭档是很理想的,一个是旗帜和英雄,一个是踏实执行和支持。雷军一下子反客为主,自己跃居成为英雄,超越了我长期的认知。

雷军与金山公司创始人求伯君

最近,我才从金山老将的口述中得知,我的评价当时演变成了另一个版本,更让雷军受伤。说我的评论词是“雷军触网,不在网中”。虽然,我已经记不起我说这句话的时间和场合,但是,我也可以坦然认下。因为,后来雷军很快开始做卓越,在电子商务里面冲杀,但是,我始终没有给予太高的评价。那时候我是亚马逊的忠实用户,专注于买卖产品的卓越与我天天浏览的亚马逊一比,实在没有什么亮点。“雷军触网,不在网中”与“雷军栽花,不是花”属于异曲同工,真实代表了我那时候的观点。今天想来,对于如此要强的雷军来说,这个伤害的确有点太深。怪不得后来和雷军一起喝酒,啤酒喝到第二瓶之后,雷军就会开始话多起来,搬出我当年如何冷落他的各种情景,重重复复不知道多少次,挺有点祥林嫂似的。

超越求伯君,超越杨元庆,甚至超越柳传志,现在想想当年雷军的追求,自己实在有点燕雀看鸿鹄了,看低雷军了。这么多年来,我们彼此保持关注,也基本隔一两年吃顿饭,或者去他办公室坐坐,彼此很客气,也相互吹捧几句,但是始终没有回到最初的亲密。

在一个老友的眼中,雷军并没有超凡的资质,对互联网的领悟不如丁磊和马化腾,言语的机智和智慧不及马云和周鸿祎,对商业和社会的洞察更不如柳传志和任正非。但是,程序员出身的雷军有着非凡的缜密和勤奋,20年如一日般的拼劲和执着是他的硬实力。所以,20年来,雷军变化不大,其中最不变的就是他的干劲以及始终满脸疲惫的倦容。人人之间太熟知了,就容易审美疲劳。所以,我始终认为像雷军在小米之前那样就已然是相当成功,要练出绝世武功,明显不太可能。事实上,今天雷军抵达的高度,不但超越了我这个老朋友的判断,也超越了几乎社会所有的期望。堪称是中国高科技领域最大的奇迹之一。

因为反复推迟我口述历史的约请,有几次答应了又改变主意。使得我今天也难以知悉雷军后来“基因突变”的真实原由。非凡之人除了成长的背景,总是需要人生中经历非同寻常的经历。正如贾跃亭经历的风波激发了他今天的全新境界,我想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的几年肯定也有很多特别的故事,让雷军从我们长期固有的认知轨道中脱轨。

雷军与奇虎360CEO周鸿祎

雷军和周鸿祎两位湖北佬相爱想杀,其实差异巨大。但是,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极度渴望被关注和被认同。小米有个挺有意思的理念,那就是除了“产品皆媒体”,每一个员工皆媒体。那么,雷军无疑就是小米的第一媒体。周鸿祎当然也不自觉地在实践着这个理念。所以,如果说他们两人又上头条了,你不用惊诧,那只是给他们自己又出版了新一期的内容而已。当然,两人渴望被关注的内在动因不尽相同。周鸿祎的渴望是因为严重缺乏安全感。就像一个如何出彩都得不到父亲认同的孩子,必须寻求一次次优异表现来躲避和免除父亲的下一顿暴打。在一次次过度的自我反应和激发中,缓解和释放内心的担忧,找到新的短暂的平衡点。而雷军则是典型的“长子心态”,通过自己一次次的出色表现和进步,希望维持模范和榜样级的形象,得到父亲下一次的赞赏。两者都有着西西弗斯般的色彩,只是一个始终是通过调皮捣蛋博得关注的坏孩子形象,一个始终是中规中矩、慎言慎行三好学生般的长子形象。两者都始终过得不轻松,对自己从来没有片刻的放松。没有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修炼”,他们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高度。今天所有想简单轻松就成功的创业者,都是白日梦。

正如周鸿祎认为自己当年卖掉3721是一大错误一样,今天雷军也会说当年卖掉卓越是一大失误。但是,事实上,那一次都是周鸿祎和雷军第一次真正获得财务自由,其潜在的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那天雷军叫上我和周鸿祎等朋友去酒吧喝酒,他反复告诉我做卓越是如何辛苦,做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是如何不堪重负。雷军的确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兴奋和放松。周鸿祎也是一样。财务自由使这两个始终把自己绷得太紧的人放松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神经,进入了一个可以谋划更大事业的新境界,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小米最初几年,见雷军还比较容易。对于外界的质疑和我表达发展过快可能失控的担忧,雷军总是说,就当是一种试验吧,大不了失败了又咋地。再也不是过去金山时期唯恐一不留神就被产业甩到边缘的他了。对于那些我曾经让他非常受伤的过节,第一次释然了,至少不再重复提及了。当然,高速的小米如同超速的火车,其节奏决定了他必须绷紧的状态。好在,雷军是程序员出身,丝丝相扣的逻辑,每一行代码的慎密,确保了雷军对整体的把控和细节的掌握。小米没有脱轨,与雷军练就的对细节超级的把控能力密不可分。有一天我们约在他办公室,他另一个会议还没有结束,就让我在他房间先等会。我看到他还没有来得及擦掉的白板上部署的下一场非常重要的发布会。什么时候停顿,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创造高潮,都是精确到几分几秒。完全就像电影脚本,细致程度让人惊叹。

小米8位创始人

小米这辆高速列车因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以及余承东的半路杀出而开始迅速放缓。如果再给雷军两年时间,这个奇迹就一气呵成了。迄今扣除损坏和淘汰,满打满算,小米产品的活跃用户大概在一亿左右。过去,人们有个标准,当一种媒体普及率超过20%,就可以称为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大众媒体。我们活学活用,当一家公司的产品普及率超过20%的临界点,就真正具备了在全社会立足、具有大众号召力的大众品牌。按照中国的人口,就是每天3亿的活跃用户(不是简单的产品销量和非实时在线的用户量)。今天,真正具有每天实时在线的3亿活跃用户的互联网应用,基本上还只是BAT三家。而今天小米还有2亿的差距。或者说,小米要达到真正深入人心的程度,需要跨越的是1亿到3亿用户之间的鸿沟。而如果小米能够继续保持每年50%以上的增长,只需要两年时间就可以达到这个关键的临界点。这是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就像新浪微博一样,悬在了半空。而微博这项应用本身的特性,以及前期自己透支式的大跃进,是今天走向平庸的关键。而小米不同,按照雷军的商业思想,以及智能手机的产业特性,小米是完全可以一步到位,会当凌绝顶。

上一篇专栏我分析了雷军新商业思想,绝对超越了当下所有传统巨头,甚至是互联网巨头。这种战略的前瞻性和趋势性,确保了小米的轨道不可能被时间所简单颠覆。今天小米发展却是面临真正的挑战,我们无法改变余承东的脱颖而出,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回头分析一下,过去哪些方面雷军本来可以做得更精彩,复盘一下雷军在前几年究竟错失了什么。现在看来,至少雷军犯下了四大错误:

1、首先就是雷军在上市问题上的自我束缚。不上市的承诺成了自己的紧箍咒。如果小米在2014年最火爆的时候上市(精明独到的马云分别在2007年和2014年两次把准了自己小环境和外部大环境的最佳上市节点),基本可以一举融资百亿美元级的资金,在今天智能手机竞争进入白热化的红海阶段,金钱是最方便地换取时间的手段。有这笔超级资金作为燃料,足以让小米的列车在今天依然继续保持更快的速度,顺利跨越3亿活跃用户的鸿沟。所以在魄力和胆识方面,雷军终究还是欠缺了一点像马云那样敢于捅破天的奋力一击。错失了曾经搁在眼前的可遇不可求的大好机会。

2、全球化布局。既然是完全基于网络空间的商业模式,在全球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需要像华为那样经历无数年的挺进而深入。如果雷军视野再开阔点,小米的全球化战略应该创业起步阶段就作为最重要的的战略重点之一。至少在2013年就应该大刀阔斧走出去。如果再有激进的资本运作,有上市后百亿级美元作为全球化的弹药,那么今天小米如果在欧美、印度和其他国家完成全面部署,使得今天收入有一半来自于国外(或者至少三分之一),那么,今天国内市场再惨烈,小米也可以非常从容坦然。

3、多元化举措。雷军在金山没有大成功,一方面与选择的战略方向有关,也与杂乱的多元化有关。如果非要总结出一点雷军做小米的最大蜕变。毫无疑问,就是他从金山时期的极度多元化一下子进入到极度的专注。而今天小米的打法仿佛又让人看到了金山时候的雷军。多元化破坏了小米的聚焦的战略定性,打乱了非常难得的整体感,一言以蔽之,就是多元化让整个局乱了。就像今天的周鸿祎,虽然惯性依旧,体量依然庞大,但是因为头绪过多,使得章法凌乱。需要重新聚焦主攻方向和核心竞争力,周鸿祎才能重新找回他独特市场的杀伤力。类似地,各种压力之下,雷军也有点迷失在自己编织的“星辰大海”庞大的生态梦想中,这无疑是他最大的危险。

4、激进的清场思维。业界流传小米人的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们不是来竞争的,我们是来清场的”。很豪迈,很霸气,但是,可能偏离了一个伟大企业的商业逻辑和价值观。低价战略的确是最具杀伤力,也是见效最快的方式。小米推出的各种产品,都是期望一手灭掉传统领域的所有玩家,另一手还想零封互联网领域杀入的竞争对手。如果低价战略如此简单有效,那么今天全球的商业生态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价格并不是满足和取悦用户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点我非常认同任正非的观点,价廉物美不应该是一个优秀企业重要的追求。让客户满意的高质量产品,就应该是高成本,高成本意味着高价格。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对创新的尊重。任何一个行业领袖,一定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定义者,也是价格空间的创造者,让整个多物种的产业生态能够良性发展,这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杀气太重的小米可能杀了对手,但是也伤了行业,同时伤了自己。偏执于价格的雷军,无疑局限了他在商业上走向更伟大的境界,也制约了小米进一步走向卓越。

因为按照上述20%的标准,要真正成为全球高科技第一阵营的玩家,未来需要达到15亿活跃用户的高度。目前,只有谷歌、苹果和Facebook接近了这个目标。亚马逊和腾讯、阿里走到了半路,非常有希望。华为、微软等是传统IT领域中最有希望转型成功。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是小米还是BAT们,中国的高科技巨头如果没有全球化方面的重大突破,那么这个目标一定是遥不可及的。憋在国内市场,只能悬在半空,或者完成三分之一的程度。所以,雷军要成为真正伟大的企业家,有两个大台阶必须跨越:一个就是跨越3亿大关,真正成为中国高科技的佼佼者;一个就是跨越15亿大关,跻身全球最顶级的巨头行业。前者仍需努力,后者还遥遥无期。

有些错误犯了就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而有些错误依然可以再度重来。有些学费再昂贵,也是必须付的。小米发展到今天,不至于像批评者所描绘的那样悲观。只要回到最初帮助自己走向成功的核心上,回到雷军开创的引领这个时代的网络空间思维的轨道上,慢下来的小米依然是可以抵达自己想象不到的新高度。只是因为走了弯路而晚点而已。而本身超强于所有对手的小米,最不怕的就是晚点。

我们自上而下,从道法术三个层面看小米、华为和联想的面向网络空间时代的发展状况。如今,小米率先在最高难的道层面已经打通,但是需要在法与术层面进行及时调整。而华为在法和术层面已经融会贯通,但是,道层面却并没有真正得到升华,还需要继续等待。而挑战最大的联想,目前还停留在术层面的成功,急需在更高的法与道层面实现突破。以杨元庆目前积极努力的状态和不断开放的趋势,也不需要过于悲观。

总之,互联网领域的成功充满了偶然,充满了各种遗憾,但是成功却从来不是轻轻松松。雷军和小米今天呈现的奇迹,背后必然有着非同寻常的独到之处,和不为人知的格外付出。我们应该从这些成功和失败中去挖掘和发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把它们变成更大的社会财富。雷军和小米的故事,我们还可以继续关注着。

(写于2016年3月13日凌晨北京飞巴黎的航班上,牺牲了3小时的睡眠写就)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