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察:中关村是全球“八大新文化圣地”之一吗?
2002-09-19 19:59:00
  • 0
  • 2
  • 10
  • 0
每日观察:中关村是全球“八大新文化圣地”之一吗?
说明:本文节选自《“圣地”中关村?》(方兴东、王俊秀)一文中的一节,全文发表在9月下旬已经出版的《南风窗》

8月底,几乎所有重要网站都转载了一篇文章:《中关村入选美国《新闻周刊》全球新兴文化圣地》,文章都来自《北京青年报》的一则报道。文章写道:
“最新一期的美国《新闻周刊》选出了全球新兴的8个文化圣地,北京的中关村因为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位列其中。这8个地方不是纽约、巴黎、伦敦这样久负盛名的国际大都市,而是一些近年才渐渐被人关注的地区,它们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富有创意和活力。
在《新闻周刊》的报道中,中关村被称为“一个高新技术的孵化器”,致力于培养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关村将带领中国进入信息时代。
文章指出了中关村的优势所在:在中国顶尖学府的环抱下,这里是中国大学生和百万富翁最密集的地方。廉价的高素质人才吸引了全世界的国际巨头企业来此落户,中国成功的企业代表联想和方正也在这里。去年平均每天都有一家外资企业进驻中关村。
《新闻周刊》还回顾了中关村的发家史: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这里的知识分子纷纷廉价租用一些空置的宿舍或教室成立高科技小企业,从卖计算机配件开始艰苦创业。近年来,中关村被政府辟为高科技园区,享受各种优惠政策,企业注册登记手续大大简化。筑桥铺路、新建高楼,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中关村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
文中写道,虽然有人担心地区发展过快会给起步期的年轻创业者带来资金上的压力,但这些优秀人才大部分都没有离开中关村的想法,因为他们的理想在这里。”

可以说,这篇文章是今年以来有关中关村的最有影响力的文章。大大提升了中关村的形象,尤其是在中关村面临诸多问题、诸多批评的时候。
那么我们找到这篇文章的源头,仔细阅读全文,却可以发现许多非常耐人寻味的东西。报道当然是真实的,但是《北京青年报》刊登的文章,其信息是完全不充分的。文章只是选取了其中最美好的部分,而略去了负面信息和中性的信息。
我认为,客观引述这篇国外报道,起码应该读者了解一些基本信息:
1、 这篇发表在《新闻周刊》9月2日国际版的文章,题为《世界新文化圣地》,是配合另一篇主题文章《如何建筑一座富有创造性的城市》。这些文章都是在 《社会与艺术》栏目中,是真正从文化与艺术角度来,而不是我们所误读的广义的宽泛的新文化概念。
2、 《新闻周刊》根本没有评选什么“全球新兴的8大文化圣地”,而只是在文章中列举了8个新兴的地方作为案例,分析它们的变化,完全不同于严谨的评选,因此谈不上“8大”,也谈不上是“入选”。
3、 这8个地方的确不是纽约、巴黎、伦敦这样久负盛名的国际大都市,而主要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地方,按照文章内容顺序,分别是:美国的奥斯汀,墨西哥的提华纳,南非的开普敦,中国的中关村,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英国的纽卡斯尔,阿富汗的喀布尔和法国的马赛。不知道看过这些名字,大家还有多少神圣感。
当然,更重要的是,文章中批评的内容全部没有反映,而读者应该看到这些内容:
“一切都是从中关村一条街开始”,北京大学教授和中关村“村民”许虹(音译)回忆道:“而这一切都与政府无关,全是由草根群体促成的。”
如今,中国政府成了其中最大的推动者,并把该地区化为特殊的开发区,为新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入租手续和企业登记手续简化。
不幸的是,许多当地的居民担心政府可能会使中关村的创新氛围走向毁灭,不断上涨的价格成本使得那些奋斗中的青年人才们难以承担。许说,“来到这里耕耘种树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来到这里采摘果实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在了解了这些被处理掉的信息之后,再回头看看那篇经过精心加工的国内报道,我们知道,其中的差异不仅仅是一点。
中关村在自己编织的舆论氛围里,越来越美丽了。但是,真实的中关村却在面临巨大的危机,越来越多的忧患声音开始响起,但依然非常微弱,更不要说产生真正的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关村潜在的问题不可能得到正视,不可能期望得到重视,更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如此下去,在下坡路上,中关村将畅通无阻!


后记:在本文写作完毕后,我在网上看到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静所写的文章:《浦东客人面前抵制中关村 段永基、郭为直言沉疴》一文,感慨颇多。终于连段永基、郭为这样处境微妙的企业家都开始敢于说出真话,令人触动,特地推荐。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