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网络平台治理迎来危险时刻
2017-08-30 16:32:26
  • 0
  • 8
  • 29
  • 0

超级网络平台治理迎来危险时刻

“狼来了!”

面对互联网对社会的冲击,我们很早就高喊“狼来了!”所以,到了今天,对于网络空间很多重大变革的来临,我们已经近乎漠视。

即便如此,今天超级网络平台治理的全球性危机,已经不可阻挡地迎来全面爆发的临界点,必将深刻改变,甚至颠覆过去一贯的互联网治理理念和政策方针。 

几乎20年前,未来学家和互联网业界人士就开始喊出,互联网将颠覆传统商业规则,颠覆政府治理机制,颠覆国际秩序等传统的一切。而今天,只有超级网络平台在全球全面崛起,这种颠覆才真正开始进入爆发的临界点。

与此同时,围绕政府合法性危机,超级网络平台与各国政府之间的博弈与冲突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场博弈将会决定,未来究竟是政府还是平台,将主导人类网络时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和国际秩序。

“强者愈强”

超级网络平台是指汇聚全球十亿级高粘度活跃用户的网络应用与服务平台,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包括美国两大移动操作系统平台苹果和谷歌、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云计算平台亚马逊以及新兴的共享经济平台Uber和Airbnb,中国的BAT以及滴滴等共享经济平台。

这些平台的发展正进入“强者愈强”的良好状态,势如破竹的财富汇聚效应和不可阻挡的竞争优势,加上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海量数据的汇聚能力,逐渐成为全球民众在网络空间最不可或缺的生活、工作的新型基础设施。

而在现实空间中主导核心基础设施的政府,在网络空间中越来越陷入缺位和失位的尴尬境地。事实上,因为政府在网络空间效能的缺失,这些超级网络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基础设施、制度建设等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硬着陆or软着陆?

因此,这些网络平台本身面临着私有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天然冲突。

公共性指的是“一种公有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政府的公共性表现为政府将公民的意志和利益列入公共政策选择的首要原则。

但是,这些平台本身则属于纯商业机构,以追求自身商业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一方面,平台的实际权力越来越强大而不知道收敛和节制,而另一方面,政府在网络空间的治理能力却越来越力不从心。两者错位造成的张力越来越大,这种不可调和的内在冲突在不断积聚能量,总有一天会达到引爆点。

所以,网络平台治理问题必将会出现摊牌的时刻:要么是以双方剧烈碰撞而形成破坏性的硬着陆,要么是双方相互让渡、互相协调的良性的软着陆。

看看最近的热闹故事:且不说马云享受斡旋于全球政界的权力秀,阿里巴巴过度收集用户数据广受诟病,及其在竞争中频频实施“二选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还有竞争平台彼此之间激烈碰撞:比如以安全名义微信全面封杀淘宝客,苹果以平台规则名义对打赏纳入应用内收费,以及顺丰与阿里的数据大战。

这一出出大戏都有一些基本特点:直接影响每一个网民的切身利益,也就是具有极强的公共性。但在其中缺乏基本的游戏规则和规范,公共政策还没有形成,政府几乎只是局外人。行为准则仿佛只是由巨头之间的利益和喜好来决定。当然,最为尴尬的还是越来越被忽视的政府机构。

在传统意义上,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建设并掌控强大的基础设施,提供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准绳的公共物品,当然更是法律、制度和问责的守护神。显而易见,随着超级网络平台日益强大的趋势,政府在网络平台治理中扮演何种角色及其作用,必将重新改写政府未来的关键职能及其合法性。

 

这是人类的新课题,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美国是几大全球性网络平台的掌控国,在管制的收与放之间也没有形成样板。善于制度构建的欧洲面对非本地的网络平台也有点束手无策,更不用说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

毫无疑问,可以预见的良性的软着陆,需要网络平台对自身拥有的超级能力产生基本的敬畏感。作为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垄断者,在商业性和公共性之间,如何更大程度将自己的权力让渡给政府和社会,重新寻找公共性和私有性之间的平衡点?如何对滥用垄断力量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

而政府本身更需要与时俱进,奋起直追,思考如何在网络空间中重新担当起公共政策总设计师的职责,努力加强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公共政策的建设,建立和提升政府的基本效能,巩固自身的合法性。 

今天的危险主要来自超级网络平台毫无节制的权力扩展。我们希望围绕网络平台治理问题的冲突最终能够妥善解决,平稳着陆。潜在积累的危险能够得到政府、业界、学界和社会等各方的高度重视,这也是《网络空间研究》专刊推出本期深度专题的初衷。

因本期版面容量所限,我们还将在下一期刊登另一批相关文章,同时也将推出“超越多方模式和多边模式二元对立”全新专题。 

《汕头大学学报·网络空间研究》,2017年第7期,卷首语。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