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奔 方兴东 钟祥铭:DeepSeek 效应 :科技创新的技术—资本—政治(TCP)范式与
2025-02-21 21:03:35
  • 0
  • 0
  • 0
  • 0
导 读
“DeepSeek时刻”及其引发的“DeepSeek效应”,打破了中国企业只善于在晚期大众化阶段后来居上的固有认知,改写了中国高科技的全球叙事。回归自下而上、以科技创新造福人类的初心,是DeepSeek带给我们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启示。


一、引言

DeepSeek事件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一次历史性突破,饶毅教授称“DeepSeek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全世界最大的科技震撼”;同时,也是一个国际传播的经典案例,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如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而在科技创新与国际传播之间,智能时代促使两者相辅相成,高度协同联动,形成了全新的范式。我们要跳出旧有思维模式和认知框架,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评估。全球范围内的AI中美博弈,两种范式、两种路径的较量和比拼,已经成为全新的“看不见”的底层逻辑。

2025年春节期间,DeepSeek与动画电影《哪吒2》同时成为全球两大新闻热点。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底层逻辑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将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比喻为哪吒——不走寻常路,不信天命,敢于打破常规;那么,硅谷无疑就是AI科技的“龙宫”,一夜之间被撼动。“DeepSeek时刻”全球瞩目,由此引发的“DeepSeek效应”,对中国、对中美、对全球AI格局以及对数字地缘政治,将会产生何等影响?本文力图超越技术和新闻等现象层面,回到学术,基于学理,展开探究之旅。


二、DeepSeek改写中美博弈

和中国高科技的全球叙事

DeepSeek事件本质是一场创新技术扩散的“完美风暴”。李国杰院士表示,DeepSeek的横空出世,是世界第三波人工智能浪潮中新的标志性事件。DeepSeek推出的V3和R1模型既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发展模式上的颠覆性创新。DeepSeek带来的最大震撼,是闯出了一条发展人工智能的新路,中国从“追赶者”变为“规则改写者”,第一次在核心技术领域以颠覆性创新而非规模优势挑战西方霸权。

DeepSeek的历史性贡献,是通过成本、效率、开源等系统性工程创新,推动AI 成功跨越主流化鸿沟,全面迈向技术创新扩散周期中最为关键的早期大众阶段的突破。这是DeepSeek超越ChatGPT可被定义为“DeepSeek 时刻”的根本逻辑。[1]而“DeepSeek 时刻”引发的“DeepSeek效应”还在发酵之中。

图1 “DeepSeek效应”:改写中美半场优势

DeepSeek是全球IT业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企业引领主流化浪潮。此前,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都认为中美是全球领先的AI两强国家。但是,在典型的技术创新扩散周期中,过去的高科技历史上,美国企业始终占据明显的“上半场优势”,而中国企业有着明显的“下半场优势”。这一轮AI浪潮以来,中美之间的整体轨迹似乎还在延续双方的半场优势,[2]但DeepSeek的横空出世,推动了全球AI应用跨越主流化鸿沟,也开创了中美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同时,站在人类高科技发展历史上,DeepSeek事件将给许多人当头棒喝,尤其是引领这一轮AI浪潮而信心满满的美国企业家、资本家和政治家们。

表1 全球高科技发展四大阶段及典型案例

DeepSeek的创新故事,很像一个纯粹而极致的硅谷神话的复刻,却让今天的硅谷重新看到了自己的历史,以及今天正在走向历史对立面的自己。遭遇DeepSeek冲击的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承认,OpenAI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面。[3]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曾认为“奥特曼有点太快了”,并倾向于结合开源和闭源模型的路径。[4]但事实上,奥特曼的说法是切实的。因为,是DeepSeek而不是OpenAI开启了AI真正全民普及的“按钮”,是DeepSeek全面改写了中美AI博弈的全球叙事。DeepSeek究竟做对了什么?OpenAI错在哪里?需要我们不能停留在现象层面,而要深入本质进行研究。


三、创新的异化:

资本和权力逻辑的硅谷歧路

如前所述,DeepSeek的崛起,很像是一个硅谷创业传奇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又更像是站在硅谷的对立面。Meta首席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曾直指硅谷某些圈子存在的一种常见病症——错位的优越感(misplaced superiority),症状在初期表现为,认为自己所在的小圈子垄断了好想法;症状在晚期则表现为,认为其他地方的创新都是通过作弊手段获得的。

近年来,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硅谷正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文化,转向以资本运作和金融利益为主导的商业逻辑。硅谷早期的创新生态以技术驱动为主,创业者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世界。但随着风险资本的涌入,硅谷也逐渐被资本主导,创新精神被商业利益所侵蚀。法拉利·格兰诺维特(Ferrary M. Granovetter)将复杂网络理论用于理解硅谷创新网络,他发现,风险投资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与其他主体的互动。从商业利益角度出发,风险投资倾向选择最具潜力、营利前景好的项目。这虽看似受商业利益驱动,但也推动资源向优质创新项目集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风险投资还为初创企业提供信号,吸引其他经济主体合作,推动创新知识传播与应用,促进创新生态发展。[5]资本除了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通过股权投资、并购等方式深度介入企业的战略决策,导致企业更加关注短期财务指标而非长期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6]美国人类学家凯伦·何(Karen Ho)在《清算:一部华尔街的民族志》( Liquidated:An Ethnography of Wall Street)一书中探讨了华尔街的投资文化,特别是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逻辑是如何塑造科技公司的决策,以及这种逻辑是如何从华尔街传播到包括硅谷在内的其他行业的。由于硅谷的风险投资家和公司经理越来越接受快速财务回报的想法,这种通常意味着金融工程、股票回购和其他金融策略被置于长期的创新之上。[7]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越来越多地涉足金融领域,与传统华尔街公司的资本运作模式高度相似,科技与金融的界限变得模糊。此外,硅谷的初创企业普遍以IPO或被并购为最终目标,这种退出机制使得企业更加注重估值和资本市场的表现,而非技术本身的突破。这也与华尔街的资本运作逻辑高度一致。

硅谷的政治文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并就此埋下了“科技—政治”联姻的种子。随着个人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硅谷的政治文化逐渐转向赛博民主。科技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影响政治,例如建立在线论坛等平台,为公众提供参与政治讨论的空间。然而,这种赛博民主逐渐被科技公司所控制,成为它们影响政治的一种手段。近年来,硅谷的科技巨头通过资本运作和政治游说,试图影响政府政策以维护自身利益。硅谷科技精英以政治献金方式积极介入政治。以彼得·蒂尔(Peter Thiel)、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等为代表的“科技右翼”通过大量政治捐款迅速崛起,展现强势的政治议程塑造能力,重新定义了硅谷与华盛顿之间的关系。同时,这种“右转”趋势也反映了美国科技行业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8]

“当我们所有人都在过圣诞的时候,一个中国实验室却发布了震撼世界的AI模型。这显然具有象征意义。长期以来,美国都在AI竞争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DeepSeek的最新模型却在改变这一格局。” Scale AI创始人兼CEO亚历山大·王(Alexandr Wang)说。[9]而面对这种挑战,他首先想到的并不是硅谷如何奋起努力,加快创新,而是求助华盛顿的政客帮忙。“DeepSeek为美国美国敲响警钟,美国需要加强芯片出口管制,以保持未来的领先地位。就像人工智能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源于美国那样!”创新价值链包含产生创意、转化创意和创意扩散三个主要流程,每个环节对于创新都至关重要,甚至从狭义角度看,一家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其创新价值链中最薄弱的环节相当。[10] DeepSeek在前两个环节中有出色的开发人员和幻方量化作为主要支撑,而在扩散中主打开源模式,推动了创新的爆发。但是,该价值链也易受到资本和政治的干扰和影响。硅谷技术—资本—政治三位一体路径的本质是创新的异化,创新不再是纯粹的造福人类的追求,而是首先成为资本最大化和权力最大化的方式和工具,资本和权力逻辑主导了硅谷创新的驱动力。

这一轮中美AI科技博弈的固有叙事建立在美国技术—资本—政治协同联动的综合优势之上,即硅谷—华尔街—华盛顿三大高地构建的全球霸权的叙事。全球AI创新主要由硅谷科技巨头和风险资本驱动。以OpenAI、Google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在AI技术研发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闭源+高算力依赖”的闭环生态。它们通过闭源策略和高算力依赖来构筑技术壁垒,限制了全球AI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掀起“算力军备竞赛”。技术—资本—政治模式的极端表现就是2025年1月美国发布的《人工智能扩散框架》。这份文件不仅是美国对华技术战的升级,更试图通过“盟友分级+算力配额”重塑全球AI秩序。根据《人工智能扩散框架》,全球被划分为三个技术准入层级,每一层国家在AI技术、芯片、算力等方面的可获取权限均不同:Tier 1(核心盟友)、Tier 2(合作伙伴国家)和Tier 3(全面禁运国)。这一策略的核心,是将全球国家划分为三个技术准入层级,形成一个类似“AI北约”的分级结构,确保美国不仅能限制中国,还能绑定盟友。通过中心化的算力配额机制,进一步控制全球AI基建的增长节奏,强化自身在全球AI体系中的主导权。


四、AI中美博弈的

技术—资本—政治(TCP)框架

随着AI技术的发展,科技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而资本市场的估值则依赖于“技术护城河”的想象空间。然而,这种模式的脆弱性在于,一旦技术突破不再依赖于大规模资本投入或者新的技术路线出现,现有的估值逻辑就会受到冲击。DeepSeek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路线,实现了与OpenAI相当的模型性能,直接挑战了“烧钱换增长”的传统模式。[11]

两年多来,全球AI创新突破几乎成为ChatGPT、Sora等美国科技的独家表演。ChatGPT持续创新,推出GPT 4o、o1、o3等系列模型,据SamelyWeb统计,ChatGPT 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场上占据了70%的份额,巩固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研发掌控最主要的AI工具的地位[12]。Sora则展示了文本生成视频的“世界模拟器”的全新可能性,并在时长、分辨率、流畅性等多个方面重新定义AI视频生成模型的标准。[13]英伟达的Blackwell架构在AI驱动的神经渲染和光线追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被黄仁勋誉为“25年前推出可编程着色以来最重要的计算机图形创新”,英伟达也在AI GPU市场中一度占据约90%的份额。[14]美国凭借这些AI企业的技术与地位,运用结构性技术权力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发展和政策制定。[15]

在美国AI资本优势上,2024年美国风投融资额占比中,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已经达到近半水平。PitchBook首席风险投资分析师凯尔·斯坦福 (Kyle Stanford) 表示,在人工智能融资占比上升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工智能与其他行业相比的资本可用性水平[16]。除了软银等风险投资数量,真正富可敌国的美国科技七巨头市值,尤其是美国股市全球占比因为AI从53%上升到63%,几近全球三分之二,远远超越美国GDP的全球占比和美国工业与外贸等占比,构成了AI支撑美国繁荣的基本逻辑。

美国技术与政治关系密切,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就职典礼上最尊贵的席位被保留给了有权势的科技巨头,包括Meta、Amazon、Google、Apple等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而传统上这些席位通常留给总统的家人、前任总统和其他贵宾[17]。正如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所言,“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影响安全竞争的方式。”[18] AI在特朗普政府战略中占据独特的地位。特朗普颁布的一项行政命令,旨在消除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导地位所面临的障碍。此举标志着对前任拜登政府强调AI安全与风险管理政策的调整,从而转向构建以放松管制和促进AI创新为中心的政策框架。[19]在这一政策框架下,特朗普宣布将与OpenAI、甲骨文和软银合作,共同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在美国建设支持AI发展的基础设施。[20]正是在这一综合优势达到顶峰时刻,也就是“星际之门”计划推出之际,DeepSeek打出了完美一击,直接冲击了这个“三位一体”政策框架的“阿喀琉斯之踵”。迄今,还少有人认识到这一“弱点”的内在逻辑。

DeepSeek冲击了美国技术—资本—政治三位一体,也就是硅谷—华尔街—华盛顿三者强势的联姻模式,为人们重新理解美国对华科技战的基本策略,尤其是重估中美AI博弈未来走势的内在逻辑,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全面反思自上而下、政治意识形态主导的科技战略和政策,回归自下而上、以科技创新造福人类的初心,是DeepSeek带给我们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秉承纯粹科技创新理想的DeepSeek,正在复现早期硅谷黄金时代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为中美乃至世界各国重估科技创新政策和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启发和参考。

表2 AI创新范式的对比

围绕人类科技创新中的技术—资本—政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创业者、资本界和政府三者的关系问题,有着诸多错综复杂、似是而非的论述。DeepSeek事件给了我们重新审视和全面反思这技术—资本—政治三位一体模式有效性的契机。同时,也为我们研判中美科技战的进程,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五、DeepSeek对全球技术

及AI产业固有格局的冲击

随着AI技术快速进入早期大众阶段,其不仅冲击着AI产业领域,也开始真正改变整个高科技行业,甚至整个社会信息传播格局。之前,虽然OpenAI名满天下,也让人惊呼其将颠覆Google搜索引擎业务,但实际上依然没有实质性撼动Google的搜索地位。DeepSeek之后,将会完全不同。接下来,DeepSeek日活跃用户将很快突破亿级大关,将很快对原有的搜索和社交媒体等具有10亿日活跃用户的超级应用构成实质性冲击。这是必然的趋势。

DeepSeek在技术上使用PTX语言开发,深入研究混合专家模型(MoE)、多头潜在注意力(MLA)等创新方法,一方面减少了对英伟达等硬件厂商的依赖,降低了算力等训练成本,冲击了原有需要投入大量计算资源等的AI研发模式;另一方面其开放式的技术架构能够降低采纳门槛,提高技术的可及性,促进全球创新生态的构建。冯·希佩尔(Von Hippel)提出用户创新社区最有可能蓬勃发展的三大条件:一些用户有足够的动力去创新;一些用户能够自愿公开他们的创新成果;用户主导的创新成果传播能够与商业生产和销售竞争[21]。贾斯汀·约翰逊(Justin Johnson)的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希佩尔的发现,指出开源项目的开发过程和组织形式相较于闭源更为优越,开源社区能够鼓励批判性的同行评审和协作性的观点分享,从而避免了某些代理问题,提高项目质量。[22]DeepSeek的开源模式满足了这几大条件,避免了商业封闭系统中的路径依赖,促进整个创新社区的繁荣。其所具备的低能耗、开源等特点对各行业有积极意义,也凸显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从野蛮的扩张转向智能优化。法国凯捷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艾曼·伊扎特指出,DeepSeek模型是向低能耗、高效能开发转变的典型案例,这种轻量级模型的成功示例能在手机、个人电脑及汽车等更多设备上广泛应用,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要一步。[23]

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充分建立于具备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元架构基础之上,其开源策略顺应互联网元架构的根本逻辑,打破西方企业通过闭源模式构建的技术壁垒,进一步增强开源模式的扩散能力。这使更多企业和研究者能够获取核心技术细节,推动了技术的开放与共享。AI是创新的重要动力,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利益,更意味着巨大的权力。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提出的结构性权力存在于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四个相互联系的结构之中,四个基本结构构造国与国之间、国家与人民之间或国家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框架,形成和决定全球各种政治经济结构的权力。[24]在斯特兰奇的框架中,知识是权力中特殊的一种,体现在谁能够开拓和获得知识,并控制知识传播的渠道。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底层性技术,其技术跃迁的结果将重塑知识结构并介入其余三大结构,产生溢出的效果。[25]

DeepSeek对既有格局的冲击不仅在于技术和价格,更重要的是将大模型应用真正从少数群体扩展到主流大众群体,改变了整个产业的游戏规则,冲击了现有企业的战略愿景、市场策略和技术路线。作为早期大众化阶段的开辟者,DeepSeek首先对现有AI产业格局形成了重大冲击,开启了全新的洗牌。1月28日ChatGPT的访问量为1.39亿次时,DeepSeek已达4900万次。在问世后的几天时间里,DeepSeek就达到ChatGPT用数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访问量的三分之一[26],快速超越原有的市场选手,甚至将很快超过OpenAI。

“人工智能是迄今为止新质生产力最佳的落地范例。”在李开复看来,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能推动其他领域得到进一步提升。[27]目前,国产AI芯片企业,例如华为昇腾、沐曦、天数智芯、摩尔线程等公司均已宣布适配或上线DeepSeek模型服务。此外,DeepSeek的开源和低成本特性也促进了AI技术在多语言环境下的发展和创新,更多开发者和企业能够参与到多语言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中,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主管鲍里斯·加马扎伊奇科夫认为,DeepSeek模型推动了人工智能降低能耗的步伐。用户无需预先训练一个类似大小的模型,而是可以从已有模型开始研发,能够节省大量能源。他希望能有更多像DeepSeek这样的企业参与到全球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中,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28]


六、多维度考察中美博弈格局的

“DeepSeek效应”

显然,DeepSeek效应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和产品层面,而是科技创新的全新范式,是一次系统性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突破。除了延续固有比拼技术表现的“打榜”争分之外,更体现在主流用户、全球人才与开发者,以及开源领域的主导权等一系列博弈的方式与态势的改变。

1.中美AI博弈新格局:主流用户争取

OpenAI在AI早期用户的争取中先声夺人,取得领先优势。但是,在新的主流用户群体的争夺中,DeepSeek横空出世,抢占了显著的先发优势。QuestMobile数据显示,DeepSeek在2025年1月28日的日活跃用户数首次超越豆包,随后在2月1日突破3000万大关,成为史上最快达到这一里程碑数字的应用,ChatGPT获得同样规模的日活用了11个月时间。[29]对主流用户的争夺战,决定了哪一方的AI模型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从而在数据反馈、资本吸引力、技术优化等方面形成正向循环,最终影响全球AI格局的走向。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源于美国主流的AI企业采取较为封闭的策略,如OpenAI、Anthropic、Google 等构建专属的技术壁垒,一些模型甚至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定访问限制,一定程度上自我约束了传播力。另一方面,美国政府通过技术出口管制、投资审查(如CFIUS)等手段,限制AI技术向竞争对手扩散,确保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这些策略仅能在短期内维持美国的技术优势,如今便受到DeepSeek的强烈冲击。未来的AI博弈将不再仅仅是技术指标的竞争,而是生态、开放性、全球适应性和用户需求满足能力的全面较量。

2.中美AI博弈新格局:全球人才与开发者

尽管中国的腾讯、阿里、抖音、百度也有了十亿级月活跃用户,但是,在全球人才尤其是全球开发者层面,美国始终占据着绝对领先优势,这成为美国高科技产业最强大的“护城河”之一。但是,DeepSeek的出现让“护城河”第一次面临失守。DeepSeek通过技术开放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同推动AI创新与生态构建。OpenDigger在2月6日的文章中显示,DeepSeek 在 GitHub 的开发者覆盖度几乎遍及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各国的开发者占比情况中,中国、美国、印度依次占据了前三名。不仅如此,MacroPolo的分析报告指出,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顶尖AI人才近40%来自中国大学,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占比甚至超过了美国本土毕业生。[30]

图2 DeepSeek总体Star新增国家分布(2025年2月6日)

注:数据来源于OpenDigger

3.中美AI博弈新格局:全球开源领导权

美国是开源的策源地,也始终是开源力量的全球绝对中心,而DeepSeek第一次让美国感受到失去开源领导权的危机。开源模式的优势在于其集体智慧的汇聚效应,全球研究者和开发者能够通过开源平台进行协同优化,从而提升技术迭代速度。DeepSeek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硅谷技术势力均衡,硅谷业界陷入“防冲击”和“不舍放弃合作红利”的两难境地。[31]通过技术平权与开源突破、算力优化与国产化路径、应用场景下沉以及生态联盟扩张等方面,DeepSeek强力冲击以美欧企业为中心的AI叙事与竞争规则,智能技术底层公共物品的基础模型也开始大量被Deepseek占领,这对全球AI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区别于强调国内制度与新技术需求契合度影响红利集聚的领头羊产业理论,Jeffrey Ding以通用技术扩散模式解释全球权力转移,通用技术具有不断改进、普遍适用和协同作用的特点,他认为中美应重视通用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非仅追求技术创新主导地位,为理解技术革命影响大国兴衰提供了新视角[32]。


七、中美决胜未来:

中国能否形成软硬协同新格局

随着DeepSeek的崛起,美国打压措施的加剧,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成为DeepSeek等中国大模型公司的必然选择。PC、手机领域争夺通用目的技术(GPT)市场领导权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凸显了软硬协同的重要性,例如微软Windows和英特尔。

表3 软硬协同的历史经典案例

“间接统治”是一国对其他国家间接行使权力的方式,也是国际等级制度的关键机制。当特定资产面临的风险较大且治理成本较低时,间接统治更有可能发生。[33]美国对中国AI企业的打压,本质上是其试图通过间接统治手段维持自身优势的表现。美国利用在芯片等硬件领域的优势,限制中国AI企业的发展,保持美国在全球AI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阻止中国形成自主的、强大的软硬协同体系,以维护其在国际AI等级制度中的顶端位置。随着美国在国外促进民主和其他形式干预的努力在国内面临越来越大的支持压力,人们开始思考这种间接统治方式是否最终真的能促进美国的利益。DeepSeek与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的合作,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对美国打压的有效反制,也将成为摆脱美国间接统治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部署了DeepSeek模型的企业中70%使用了昇腾,包含了面向C端的应用和面向B端的服务。[34] DeepSeek与华为形成的软硬协同模式,让全球AI竞争跳出了算力主导的模式,开辟出一个新的模式和格局:大模型+云计算,而不仅仅是芯片。云计算是一种并行的、分布式的系统,能为其他电子科学提供科学计算能力,并在云计算端进行分布式数据处理计算挖掘[35]。AI大模型也将从芯片支持下的训练转向云端的推理。

无论是华为还是DeepSeek,都是从一开始就立足全球的产品。软硬协同,这与过去几十年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无论之前华为、联想硬件,还是TikTok、Temu、SHEIN等,都是软件和服务模式的各自发挥,缺乏协同。但这一次,DeepSeek与华为将使得中国高科技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主流技术的软硬协同。这种软硬协同有可能形成智能时代的Wintel,增强中国AI的内功,提升中国在全球AI产业中的竞争力,使中国在AI领域不再受制于美国的技术封锁和间接统治,通过系统性的合力,实现中美之间的优势逆转,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AI软硬协同新生态。


八、中国科技全球叙事

和中美态势的新格局

DeepSeek动摇了一系列围绕美国科技的全球叙事:中国作为美国高科技模仿者和追随者的固有叙事。DeepSeek的崛起缩小了中美之间AI技术差距,推动美国重新评估其科技政策并加强研发投入,同时激励中国科技企业加速创新,提升国际话语权。通过技术授权、开发者社区和算力共享计划,构建了跨区域合作网络,形成了“中美双核” 竞争格局。

DeepSeek技术路线为更多国家与经济体示范了可能性,促使各国在AI领域加大投入,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态势,缩小全球智能鸿沟,促进全球AI产业的繁荣。但是,地缘政治风险也带来不确定性。其一,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可能进一步加剧。AI芯片作为AI技术发展的核心硬件,其供应对于中国AI企业至关重要。如果美国继续限制AI芯片出口,将直接影响中国AI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进度,威胁到整个DeepSeek生态链的稳定性。企业可能会面临芯片短缺、成本上升等问题,从而影响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国际合作的开展。其二,国际标准制定权对于AI企业的全球市场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标准制定权的争夺十分激烈。中国的技术路线可能会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合规性”质疑,这使得中国AI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即使中国企业的技术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但由于缺乏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可能会在全球市场的拓展中遭遇阻碍。

DeepSeek的出现,标志着中美AI发展开始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路径和范式。如果美国不及时调整,很可能将形成智能时代两种范式的较量。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AI战略与道路走上了一条中心化、集中化、控制式的“计划经济”路线;而DeepSeek代表的中国路径,却是一种去中心、分布式、开放性、扁平化的路线。中美AI博弈如果形成两种模式和路线之争,极富意味。

全球AI博弈的中美欧“三国演义”,基本上延续了互联网平台时代的格局:美国借助技术创新优势,加上资本、政治等硬实力,引领并主导全球;中国凭借营销和用户体验的能力,后来居上,通过应用优势,对美国构成追赶之势;而欧洲产业严重依赖美国,但凭借制度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布鲁塞尔效应,打造全球数字治理的制度高地。[36]但是,DeepSeek事件也冲击了这一依据禀赋而形成的格局,人们对中国有了全新的想象,欧洲也看到了新的可能性。欧洲多家媒体纷纷发表文章,将DeepSeek的经验视为欧洲在有限算力与低成本条件下研发先进人工智能模型的宝贵启示,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德国联邦颠覆性创新局的挑战赛主管亚诺·科斯塔尔表示:“DeepSeek模型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活力与深厚底蕴,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全球创新发展,欧洲亦需在这场创新浪潮中找到自己的航向。”[37]因为DeepSeek而看到新的希望之光的,不仅仅是欧洲,还有这一轮AI浪潮中似乎处于“旁观者”和局外人的亚洲、拉美和非洲。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所言,“中美作为在当今人工智能领域最领先的两个国家,不能不合作。只有共同合作发展,才能弥合数字和智能鸿沟,特别是帮助全球南方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平等受益。”[38]开源的DeepSeek正是中国送出的一份礼物,可以使全球南方国家快速低成本部署尖端AI,参与到这一轮的AI浪潮之中。

当然,DeepSeek给了世界各国以全新的希望和振奋,但是要真正全面改写全球格局依然任重道远。尤其是30亿早期主流大众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尽管DeepSeek拔得头筹,让美国和硅谷措手不及。但是,借助强大的技术—资本—政治三位一体优势,硅谷的反击能力和创新后劲,依然是不可低估的。


九、谁将领导AI浪潮?

“DeepSeek效应”拉开竞争序幕

DeepSeek现象中技术—资本—政治的关系问题与OpenAI代表的美国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eepSeek让中美以及每一个国家都清醒地认识到政府的角色和作用、政府的边界、政府的使命、政府的可为与不可为。其成功凸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也给全球AI行业带来启示,促使各国企业思考如何开拓创新模式,同时强调了公平环境的重要性。法国总统马克龙高度评价DeepSeek,认为其低成本、高效的模式为AI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并希望欧洲也能诞生类似的创新。德国联邦颠覆性创新局的亚诺·科斯塔尔强调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他认为DeepSeek模型清楚地表明,中国是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的重要发源地,中国正在推动全球创新发展,欧洲人工智能创新也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式。[39]

DeepSeek如同天降奇兵,先声夺人,拔得头筹。但是,科技创新的进程,尤其是中美科技博弈,都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过去的PC和互联网阶段,都是美国企业显著领先的第三阶段。而这是全球高科技第一次形成以中美为主导的全球性竞争的新格局。DeepSeek的历史功绩,已经初步书写。而最终谁能够成为这一阶段的胜利者,才是整个AI发展关键所在。早期主流大众阶段是真正引爆全球性残酷的淘汰赛,未来3-5年基本决出胜负。这一阶段,不容闪失。

现有的起步优势不足以决定主流化第三阶段的竞争结果。DeepSeek事件只是竞赛的发令枪。硅谷依然占据显著优势。

1.争取早期大众不是一场短时间的战役,而是一场长时间、多回合、持续迭代、展示综合优势的复杂竞争。无论是AGI和ASI,都还只是初露曙光。技术创新远没有到尘埃落定之际。未来3-5年依然是一个存在巨大变数,不确定性很强的阶段。中美AI博弈你追我赶,交换领跑,是可以预见的局面。

2.硅谷陷入资本和权力的偏执。但是,资本和权力依然是科技竞争的重要力量。如果硅谷走出过度资本化和过度政治化,发挥技术、资本和政治恰如其分的组合作用,依然有着全球不可替代的优势。两种范式和路径之争,并不是泾渭分明,都依然有着巨大的可塑性和纠偏空间。

3.硅谷依然有着强大的底蕴和基础,当今主导硅谷的技术—资本—政治模式,很可能只是暂时的现象,有着回旋和纠偏余地。一批硅谷的有志之士和先驱们,都很清晰硅谷的问题所在,尤其是在DeepSeek冲击之后。硅谷依然是全球最强大的创新中心,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韧性。

4.目前,DeepSeek在中国也还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有着其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短时间,很难出现第二个、第三个DeepSeek这样纯粹专注于创新的创业公司。而现有中国互联网巨头以及AI创业企业,更大程度上是现有硅谷模式的追随者。硅谷已有的很多缺点与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可能更加严重。因此,DeepSeek效应的后续潜力,依然是很大的考验。

AI时代硅谷的技术—资本—政治模式,是硅谷成功和繁荣之后掉入的陷阱。通过DeepSeek的震撼性冲击,硅谷能否重新回归初心重回轨道,还需要观察。奥特曼和马斯克们都知道开源的力量,都有足够的技术跟进能力,但是,要真正摆脱现有模式,迅速改弦更张,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需要从商业模式甚至价值观的根本性转向,触及利益更触及灵魂,涉及到整个硅谷社会意识形态的扭转和主流文化的调整。

而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DeepSeek开拓的超越资本和政治的科技创新范式,还是自下而上以创新驱动全球叙事的模式,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同时,需要对现有主流科技创新范式展开深刻的反思,真正将这一全新的路径不断拓宽做实,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底蕴和中国特色的高科技发展之路,一条能够成为包括全球南方在内所有国家可以借鉴的普遍性道路。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环境下新闻理论范式创新研究”(批准号:21&ZD318)成果】

参考文献

[1] 方兴东,王奔,钟祥铭.DeepSeek时刻:技术—传播—社会(TCS)框架与主流化鸿沟的跨越[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1[2025-02-18].

[2] 方兴东,钟祥铭,黄浩宇.Sora冲击波后中美AI差距研判——新一轮智能浪潮中美“半场优势”分析模型与趋势[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1(05):5-15.

[3] Noor Bazmi. 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说,Openai处于“历史的错误方面”[EB/OL].(2025-02-01).Cryptopolitan.https://www.cryptopolitan.com/zh-cn/openai-was-on-the-wrong-side-of-history/.

[4] 钟离.谷歌前CEO警告:美国大模型不开源,中国就会领先[EB/OL].(2025-02-13).金融界.https://usstock.jrj.com.cn/2025/02/13151048134843.shtml.

[5] Ferrary M. Granovetter. The role of venture capital firms in Silicon Valley’s complex innovation network[J]. Economy and society, 2009, 38(2):326–259.

[6] Madrigal A C. Silicon Valley Abandons the Culture That Made It the Envy of the World[EB/OL]. The Atlantic. 2020-01-15. https://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20/01/why-silicon-valley-and-big-tech-dont-innovate-anymore/604969/

[7] Ho K. Liquidated: An Ethnography of Wall Street[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9.

[8]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美国“科技右翼”的崛起及其与传统MAGA运动派的分裂[EB/OL]. (2025-02-14).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2-14/doc-inekmyra7276953.shtml

[9]中国人工智能在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受热议[EB/OL]. (2025-02-13). https://www.news.cn/expo/20250213/bbefd319ac9645f4b9843f631b925f07/c.html.

[10] Hansen, M. T., & Birkinshaw, J. (2007). The innovation value cha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5(6), 121.

[11] 孔海丽. Deep Seek,终结了AI硅谷与华尔街的双寡头叙事[EB/OL]. (2025-02-06).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50206/herald/9911bce98e90e8ddd4cc220ef99e6037.html.

[12] Michael B. ChatGPT Dominance: 3 Billion Visits & 70% 2024 Market Share[EB/OL].Software Oasis. (2025-02-10).https://softwareoasis.com/chatgpt-dominance/.

[13]方兴东,钟祥铭.谷登堡时刻:Sora背后信息传播的范式转变与变革逻辑[J].现代出版,2024,(03):1-15.

[14]李琛峣,姚旭.美国观察|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最新图景:融资、技术和基建[EB/OL]. (2025-01-18)复旦发展研究院.https://fddi.fudan.edu.cn/ef/a9/c21253a716713/page.htm.

[15] 宫云牧.技术权力视角下的中美欧人工智能技术竞争[J].欧洲研究,2025,(01):24-52.

[16]刘蕊.“AI风投”大出风头!美国2024年近半数风投资金流向AI公司[EB/OL]. (2025-01-05)财联社.https://www.cls.cn/detail/1911242.

[17] Swenson A. These tech billionaires flanked Trump at inauguration[EB/OL]. AP News. (2025-01-21). https://apnews.com/article/trump-inauguration-tech-billionaires-zuckerberg-musk-wealth-0896bfc3f50d941d62cebc3074267ecd.

[18] Liu Xin, Zhao Juecheng, Yang Sheng. John Mearsheimer says he hopes future China-US ties could prove him wrong on tragedy of great power conflict[EB/OL]Global Times.(2024-10-28). 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410/1322018.shtml.

[19] THE WHITE HOUSE. FACT SHEET: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takes action to enhance America’s AI leadership[EB/OL]. (2025-01-24). https://www.whitehouse.gov/fact-sheets/2025/01/fact-sheet-president-donald-j-trump-takes-action-to-enhance-americas-ai-leadership/.

[20]胡含嫣.5000亿美元!软银、OpenAI和甲骨文将联手在美建AI基础设施,名叫星际之门[EB/OL].澎湃新闻,(2025-01-2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94621.

[21] Von Hippel, E. (2001). Learning from open-source software.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42(4), 82-86.

[22] Johnson, J. P. (2006). Collaboration, peer review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18(4), 477-497.

[23]中国人工智能在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受热议[EB/OL]. (2025-02-13). https://www.news.cn/expo/20250213/bbefd319ac9645f4b9843f631b925f07/c.html.

[24]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国家与市场(第二版)[M].杨宇光,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0-26.

[25]部彦君,许开轶.重塑与介入: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权力结构的影响作用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3(01):86-111.

[26] Alex Kantrowitz. After months of stagnation, ChatGPT is booming again[N/OL]. CMSWire.com, 2025-02-11. https://www.cmswire.com/ai-market/after-months-of-stagnation-chatgpt-is-booming-again/.

[27] Xu Zheqi, Cheng Weidan, Chen Lidan, et al.Look forward to 2025 as the year where Chinese AI apps really rise up: Kai-Fu Lee[EB/OL].People’s Daily app.(2025-01-16). https://peoplesdaily.pdnews.cn/tech/er/30048032628.

[28]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中国人工智能受热议[EB/OL]. (2025-02-13).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502/13/content_30056285.html.

[29]王杰夫,等.DeepSeek日活超过豆包,这意味着什么?[EB/OL].(2025-02-10).https://mp.weixin.qq.com/s/sHHFTjiP-acKoWFobaP2wA

[30]美国近40%的顶级AI人才来自中国[EB/OL].(2025-02-19).https://industry.cfi.cn/p20250219000196.html.

[31] 严玉洁. DeepSeek引发的国际风云:剖析背后深层逻辑[EB/OL].(2025-02-06)https://column.chinadaily.com.cn/a/202502/06/WS67a44e5da310be53ce3f449e.html.

[32] Jeffrey Ding.Technology and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 How Diffusion Shapes Economic Competition[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4: 197-201.

[33] Lake D A. Indirect Rule: The Making of US International Hierarchy.

[34]王杰夫.国内70%部署DeepSeek的企业选择使用昇腾|新皮层[EB/OL].(2025-02-17).https://mp.weixin.qq.com/s/3z4FqcbThl9bBM5P4XalkQ.

[35]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38(04):32-37.

[36]方兴东,钟祥铭,谢永琪.“布鲁塞尔效应”与中国数字治理的制度创新——中美欧竞合博弈的建构主义解读[J].传媒观察,2024(03):33-44.

[37]借DeepSeek之光,欧洲人工智能开启新征程[EB/OL].(2025-02-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3934836420693971&wfr=spider&for=pc.

[38]冯亚仁,青木,柳玉鹏,文远. 多家科技巨头宣布接入,世界对DeepSeek的惊叹还在持续[EB/OL].(2025-02-05)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LMAWkTjYjT.

[39]中国人工智能创新何以令海外惊叹[EB/OL].(2025-02-18),https://www.cnipa.gov.cn/art/2025/2/18/art_55_197577.html.

(王奔: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方兴东: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钟祥铭: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研究员)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