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察:与张朝阳王志东聊天随感以及一个谣传
今天晚上,搜狐IT约请我主持张朝阳和王志东对话,虽然我根本不是一个善于主持的人,但是我还是很乐意地接受了。就像一个多月前,《英才》杂志让我主持王志东和王峻涛的对话一样。虽然从主持角度看,我肯定很不合格,但是这些年来大家走过的一切,实在是彼此之间太有感触太有共鸣了。就像张朝阳所说的,大家一起聊聊这些年“过山车般的经历”,是大家内心共同、真切的感受。四五年间,的确是沧桑无限。
不过,6点半来到搜狐聊天室,的确有点恍然。因为自己起码有两年没有来过搜狐的办公室。而98年,搜狐刚刚起步不久,自己就是这里的常客,与张朝阳、陈剑锋等兴奋地描绘着互联网的未来,那时候中国互联网几乎还是一张白纸,好像任我们尽情描绘。整个互联网界都想一个同学会一样,气氛和谐,斗志昂扬。
这种意气风发的状态持续到2000年,正是那几年的努力,启动了中国互联网势如破竹的战车,直到今天也没有因为资本市场的低潮而停息下来。但是最近这两年,整个业界之间仿佛突然给每个人加固了无形的玻璃一样,隔绝了大家的联系。每个人的身心基本都在对付无法预料的形势变化。都那么紧张,那么郁闷,那么敏感,那么烦躁,失却了彼此交往与沟通的兴趣,也失却了和谐。
今天我们坐到一起,气氛好像马上回到了过去,这种美好尽管现在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却是如此真实,如此真诚,渗透在每个人的内心。的确,热潮也痛快地经历了全程,低潮也完整地体验和品尝了。再回过头来看看这4、5年,实在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情。其实,今天我只是一个听众而已,网友的问题就是最好的问题。因此,我很轻松,不必刻意寻找话题。一开始,我就将网友中最尖锐的问题抛给二位:你们两个以前是竞争对手,今天为什么会坐在一起聊天?
实际上,此时我的心里很想反问一声:为什么不能经常轻松地坐在一起呢?两位互联网界的元老话匣子一打开,自然是滔滔不绝。聊天的内容已经不需要我多重复,大家可以直接看两位的聊天实录 。
聊完了,我们又来到哈瓦那酒吧。这个地方曾经许多次与互联网界的朋友畅饮,而且第一次还是丁磊拉过来的。不过那也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仿佛很远。如今丁磊这小子就像失踪一样,不仅仅是我,大家都已经好久没有碰面了。不过,他没有真正沉默,最近网易的转型和业绩又一次让大家跌破了眼镜。希望这种奇迹能够持续,也希望不久的将来大家依然是轻松地出现在酒吧。
上来了薯条,大家都说真好吃,一会儿风卷残云;上来了爆米花,也都是味道不寻常,一会儿就见了底。我想不是这些食品特别,而是大家的内心有点特别。聊起这些年的是是非非,聊起无数的事情原由,其实所有的话还是集中在这几个人、这十几个人,他们构成了中国互联网核心,构成了每个人记忆的全部。也许就像同学一场,然后作鸟兽散一样,那样独特的时光只能永远美好在记忆之中了。但是,这些却永远会在心里沉淀着,无以替代。
很久没有这样轻松过、随意过,整个中国互联网这两年都没有过。张朝阳已经失去了刚刚回国时那种愤世嫉俗的激情,王志东也少去了过去以技术为底蕴的平和。但是,那种内在的坚韧都没有淡去!看到两位非常不错的精神状态,我不能不想起,许多人依然沉浸在失常的精神状态之中。在最近这短短的两年,我们的确失去了什么,难以明状,却决不仅仅是事业或者利益。比较他们的状态和心态,我唯一的感慨就是,一个只能自己打败自己,只能自己选择放弃!其实互联网并没有错,这些人并没有错,只不过有些事情没有及时做得更对而已。能够始终保持积极状态的人,是不可能被打败的。不过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不管媒体舆论如何摇摆,知道方向,知道坚持的人,总会有好日子!
当然,这样的人永远只能是少数人,精神状态的差异决定了大家命运的差异。更多人轻易地选择了放弃,更多人仆倒在自己脆弱的意志之下。无论是张朝阳、王志东还是丁磊,真的太普通不过,太平凡不过,但是一点点不可觉察的内在差异,又的确决定了他们成功的必然。
利益也好,矛盾也好,机遇也好,错误也好,其实敞开一个人的胸怀,就能够体会什么叫做过往烟云,什么叫做时光如水。可以触摸到彼此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最真实的部分。正如王志东所言:每天醒来,我都要说“感谢上帝”,我的龙凤胎就是上帝最好的礼物!
因此,我想,经历了这场互联网浪潮的朋友们,不管是受伤还是获益,是挫折还是成功,是留下还是离去,都应该说:感谢上帝,让我经历并促成了这么一场独特的革命,就是上帝最好的礼物!
最近,另一件让我感到可笑的事情,就是有人给许多人放风:说方兴东已经上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名单,已经不让媒体刊登文章。我知道最近有公司为了封杀我批评的言论,已经无所不用。面对许多朋友关心的询问,我只能以反问来回答:我评论IT业的文章能够出格到什么程度?在中国的土地上,因为批评一个跨国垄断公司的不良行为,言论会被自己的国家所禁止吗?
面对这种空穴来风,我只能感叹有些企业的公关水平实在是令人惊叹!钱的力量的确越来越大了,已经足以让许多“人”去推磨了。但是再大也不可能大到可以彻底屏蔽一个人的声音和言论自由。
我知道,许多人无法真正理解我的本意。 在《南风窗》针对“方兴东再次挑战微软霸权,你有何看法?”的网上调查中,选择“盖茨这厮居心叵测,确实不是东西”的有160人,占13.76%;选择“国产软件软趴趴,扶不起来,有什么办法”的有196人,占16.86%;选择“方兴东不过是想借盖茨扬名立万罢了”最多,居然有474人占40.79%;而选择“哪有垄断,哪就有反抗,这是天经地义”有332人,占28.57%,里面还有自己投的一票!
也许,这个结果很有代表性。但是,即便如此,我也依然坦然,依然会继续坚持。因为我可以非常坦然非常轻松地说:我与微软无怨无仇,微软没有一个人得罪过我,没有一个值得我痛恨的人,我也没有收取过微软对手一分一厘的钱。我之所以批评微软,因为我自信,国内没有一个人比我研究微软更透彻、更深入,没有人比我更真切了解微软这些年在中国,是怎样对待它自己的用户、自己的客户和自己的合作伙伴!也自信自己对产业的把握,能更深切地判断微软在中国的垄断力量更加加强后,它将来会是怎样的所作所为。
这些年,我几乎延绵不绝地收到各方对微软最真实的反映,有来自朋友的,更多是来自莫名而来的。都是痛不堪言,被微软逼迫得又不知所措,希望我能够为他们提供良机妙策。可是,我除了一枝笔,真的不能提供更多的帮助。没有这些源源不断的第一手素材,没有这些微软用户与合作伙伴的真切经历,我真的用不着如此费劲。我相信,只要微软不真正改变自己的市场策略和企业文化,没有我的批评,自然不断会有新的人站出来的。
因此,同样,人只能自己打败自己!不管对我,对微软,还是对张朝阳王志东,对于每一个人。
不过,6点半来到搜狐聊天室,的确有点恍然。因为自己起码有两年没有来过搜狐的办公室。而98年,搜狐刚刚起步不久,自己就是这里的常客,与张朝阳、陈剑锋等兴奋地描绘着互联网的未来,那时候中国互联网几乎还是一张白纸,好像任我们尽情描绘。整个互联网界都想一个同学会一样,气氛和谐,斗志昂扬。
这种意气风发的状态持续到2000年,正是那几年的努力,启动了中国互联网势如破竹的战车,直到今天也没有因为资本市场的低潮而停息下来。但是最近这两年,整个业界之间仿佛突然给每个人加固了无形的玻璃一样,隔绝了大家的联系。每个人的身心基本都在对付无法预料的形势变化。都那么紧张,那么郁闷,那么敏感,那么烦躁,失却了彼此交往与沟通的兴趣,也失却了和谐。
今天我们坐到一起,气氛好像马上回到了过去,这种美好尽管现在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却是如此真实,如此真诚,渗透在每个人的内心。的确,热潮也痛快地经历了全程,低潮也完整地体验和品尝了。再回过头来看看这4、5年,实在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情。其实,今天我只是一个听众而已,网友的问题就是最好的问题。因此,我很轻松,不必刻意寻找话题。一开始,我就将网友中最尖锐的问题抛给二位:你们两个以前是竞争对手,今天为什么会坐在一起聊天?
实际上,此时我的心里很想反问一声:为什么不能经常轻松地坐在一起呢?两位互联网界的元老话匣子一打开,自然是滔滔不绝。聊天的内容已经不需要我多重复,大家可以直接看两位的聊天实录 。
聊完了,我们又来到哈瓦那酒吧。这个地方曾经许多次与互联网界的朋友畅饮,而且第一次还是丁磊拉过来的。不过那也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仿佛很远。如今丁磊这小子就像失踪一样,不仅仅是我,大家都已经好久没有碰面了。不过,他没有真正沉默,最近网易的转型和业绩又一次让大家跌破了眼镜。希望这种奇迹能够持续,也希望不久的将来大家依然是轻松地出现在酒吧。
上来了薯条,大家都说真好吃,一会儿风卷残云;上来了爆米花,也都是味道不寻常,一会儿就见了底。我想不是这些食品特别,而是大家的内心有点特别。聊起这些年的是是非非,聊起无数的事情原由,其实所有的话还是集中在这几个人、这十几个人,他们构成了中国互联网核心,构成了每个人记忆的全部。也许就像同学一场,然后作鸟兽散一样,那样独特的时光只能永远美好在记忆之中了。但是,这些却永远会在心里沉淀着,无以替代。
很久没有这样轻松过、随意过,整个中国互联网这两年都没有过。张朝阳已经失去了刚刚回国时那种愤世嫉俗的激情,王志东也少去了过去以技术为底蕴的平和。但是,那种内在的坚韧都没有淡去!看到两位非常不错的精神状态,我不能不想起,许多人依然沉浸在失常的精神状态之中。在最近这短短的两年,我们的确失去了什么,难以明状,却决不仅仅是事业或者利益。比较他们的状态和心态,我唯一的感慨就是,一个只能自己打败自己,只能自己选择放弃!其实互联网并没有错,这些人并没有错,只不过有些事情没有及时做得更对而已。能够始终保持积极状态的人,是不可能被打败的。不过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不管媒体舆论如何摇摆,知道方向,知道坚持的人,总会有好日子!
当然,这样的人永远只能是少数人,精神状态的差异决定了大家命运的差异。更多人轻易地选择了放弃,更多人仆倒在自己脆弱的意志之下。无论是张朝阳、王志东还是丁磊,真的太普通不过,太平凡不过,但是一点点不可觉察的内在差异,又的确决定了他们成功的必然。
利益也好,矛盾也好,机遇也好,错误也好,其实敞开一个人的胸怀,就能够体会什么叫做过往烟云,什么叫做时光如水。可以触摸到彼此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最真实的部分。正如王志东所言:每天醒来,我都要说“感谢上帝”,我的龙凤胎就是上帝最好的礼物!
因此,我想,经历了这场互联网浪潮的朋友们,不管是受伤还是获益,是挫折还是成功,是留下还是离去,都应该说:感谢上帝,让我经历并促成了这么一场独特的革命,就是上帝最好的礼物!
最近,另一件让我感到可笑的事情,就是有人给许多人放风:说方兴东已经上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名单,已经不让媒体刊登文章。我知道最近有公司为了封杀我批评的言论,已经无所不用。面对许多朋友关心的询问,我只能以反问来回答:我评论IT业的文章能够出格到什么程度?在中国的土地上,因为批评一个跨国垄断公司的不良行为,言论会被自己的国家所禁止吗?
面对这种空穴来风,我只能感叹有些企业的公关水平实在是令人惊叹!钱的力量的确越来越大了,已经足以让许多“人”去推磨了。但是再大也不可能大到可以彻底屏蔽一个人的声音和言论自由。
我知道,许多人无法真正理解我的本意。 在《南风窗》针对“方兴东再次挑战微软霸权,你有何看法?”的网上调查中,选择“盖茨这厮居心叵测,确实不是东西”的有160人,占13.76%;选择“国产软件软趴趴,扶不起来,有什么办法”的有196人,占16.86%;选择“方兴东不过是想借盖茨扬名立万罢了”最多,居然有474人占40.79%;而选择“哪有垄断,哪就有反抗,这是天经地义”有332人,占28.57%,里面还有自己投的一票!
也许,这个结果很有代表性。但是,即便如此,我也依然坦然,依然会继续坚持。因为我可以非常坦然非常轻松地说:我与微软无怨无仇,微软没有一个人得罪过我,没有一个值得我痛恨的人,我也没有收取过微软对手一分一厘的钱。我之所以批评微软,因为我自信,国内没有一个人比我研究微软更透彻、更深入,没有人比我更真切了解微软这些年在中国,是怎样对待它自己的用户、自己的客户和自己的合作伙伴!也自信自己对产业的把握,能更深切地判断微软在中国的垄断力量更加加强后,它将来会是怎样的所作所为。
这些年,我几乎延绵不绝地收到各方对微软最真实的反映,有来自朋友的,更多是来自莫名而来的。都是痛不堪言,被微软逼迫得又不知所措,希望我能够为他们提供良机妙策。可是,我除了一枝笔,真的不能提供更多的帮助。没有这些源源不断的第一手素材,没有这些微软用户与合作伙伴的真切经历,我真的用不着如此费劲。我相信,只要微软不真正改变自己的市场策略和企业文化,没有我的批评,自然不断会有新的人站出来的。
因此,同样,人只能自己打败自己!不管对我,对微软,还是对张朝阳王志东,对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