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学院 作者:胡嘉琦
方兴东,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
方兴东呼吁
互联网企业要清晰界定企业的战略方向,重视科技创新,才能保持可持续的竞争能力。
正文内容
中国互联网30年的发展历程被视为一段充满辉煌与变迁的时代。
2024年4月20日,在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中经传媒智库及《商学院》杂志、IT老友会、场景实验室、DICC联合举办的“中国互联网30年走进乌镇”活动上,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接受了《商学院》记者的采访,分享了他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未来30年互联网发展的新思考。
方兴东认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将中国与世界连接在一起,让11亿人能够上网并与全球沟通。同时,在商业领域,互联网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产业,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方兴东看来,一方面,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另一方面,互联网不仅仅是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它还涉及许多底层技术和与高校基础研究的紧密结合,需要我们的企业在公司战略和核心科技上继续发力与突破。“
此外,我们也要意识到,从互联网时代迈入数字化时代,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我们与世界的融合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瓶颈,需要更加开放、包容,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方兴东表示。
01
互联网的初心与价值观:
推动社会进步 而非仅仅为商业利益
“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影响并非源自商业,而是来自其自由开放、平等的核心价值观。”方兴东呼吁更多学者从不同的学术角度研究互联网发展史,以深入了解互联网的本质和价值。
回望30年的互联网发展史,中国人天然将互联网与商业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互联网并非始终如此。方兴东告诉记者,互联网最初的发展并不受商业影响,研究互联网的科学家和学者们的初衷是改变世界。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商业的介入,也没有商业化的考量,其核心价值观是开放、平等,旨在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开始介入互联网领域,并逐渐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导力量。方兴东认为,这种商业化的转变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包括反垄断、二选一、隐私侵犯、网络诈骗等。他指出,中国互联网在商业化的同时,缺乏底层的价值观和互联网精神,因此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
方兴东呼吁更多学者从不同的学术角度研究互联网发展史,以深入了解互联网的本质和价值。他强调,“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影响并非源自商业,而是来自其自由开放、平等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互联网给个人带来了赋权的力量,使个人能够充分获取信息,拥有更多的权利。因此,互联网在中国的价值无法估量,既有国家优势,又给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权利”。
方兴东曾从事商业,但最终回归学术界,曾担任汕头大学教授、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兼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浙江传媒学院特聘教授、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等职,现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
对于这份选择背后的初心,方兴东告诉记者,互联网的本质和价值远远超出了商业的范畴。其真正价值在于赋予个人权利,推动社会进步,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商业利润和商业利益。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互联网的本质和价值观,回归互联网的初心,努力将互联网的力量用于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但反思也必不可少。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互联网行业不断探索,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方兴东曾在一次访谈中表示,任何问题,从一开始就应充分沟通,不应等到麻烦真正发生才采取行动。行业在发展初期,政府可能对其管理不甚严格,但一旦引发大问题,可能就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因此,产业界、政府和学术界之间早期顺畅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
除了产业化进程中各方的充分沟通外,技术上的底层突破以及合作模式也至关重要。过去30年中国科技行业主要做的是高科技服务和周边产业,而没有涉足真正的核心技术领域。如果想要真正实现创新,互联网的产业化必须进入到高科技的主航道,与高校等研究机构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高校作为科研的重要基地,也在推动着科技创新的发展。在高校体系中,信息共享和合作是一种基本规则。科研成果的快速发表和广泛引用,使得影响力逐渐扩大。这种开放的合作模式,正是促进真正创新企业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方兴东表示。
02
面向未来的战略定位:
是科技公司,而非商业公司
“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在高科技领域立足,必须遵循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核心技术进行战略资源的投入,而不是依赖于过去的成功模式。”
在方兴东看来,创新投入也是互联网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过去3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在用户数量和经济红利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这些成功并非源自创新,而是来自人口红利和经济发展的大的时代背景。伴随经济周期的转换,只有务实地投入研发才是企业跨越周期、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我们看到,与美国互联网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上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导致中国互联网基础层不牢固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这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定位。在过去的发展中,一些企业可能定位不清,仅将自己视为商业公司而忽略了科技创新。方兴东引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观点,指出阿里巴巴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多年前将公司定位为商业公司而非科技公司,导致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不足。藉此,方兴东呼吁互联网企业要清晰界定企业的战略方向,重视科技创新,才能保持可持续的竞争能力。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大部分研发资源都集中在维护业务运营,而非真正的核心技术研发上。接下来,互联网企业应该以技术创新为目标,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尤其是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因为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当前的竞争环境的需要。”方兴东表示。
方兴东认为,如果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能意识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将很难纠偏。而当下,恰恰是纠偏的机会窗口。虽然当前的科技行业存在着波动,但永远存在着机会。然而,如果错过了当前的机会,可能会让企业陷入负循环,难以扭转局面。因此,战略级资源的投入至关重要,而当前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方兴东看来,战略级资源投入应当占到企业收入的15%,其中至少有15%的人员应当投入到核心技术研发中。虽然这些投入可能在短期内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却是确保企业长期创新优势的关键。
方兴东提出,中国企业不论是半导体、软件、互联网还是硬件领域,都存在着严重的研发投入不足问题,这可能导致失去创新优势。过去中国企业可能因为获得成功而对创新的重要性产生了误判,认为未来的成功也会如此轻易。然而,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在高科技领域立足,必须遵循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依赖于过去的成功模式。
举例来说,在中国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华为作为一家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备受瞩目。然而,其成功的背后,却是一段从战略布局到科技崛起的艰辛历程。华为起初没有涉足操作系统和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但在2010年前后,一场思想的变革在华为内部悄然兴起。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等业内专家开始意识到,通信行业的未来将被通用计算所取代,而通用计算行业的核心是操作系统。因此,华为迅速调整战略,从2010年开始布局通用计算领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这一布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时间,华为逐步推进了一系列项目,如鸿蒙和海思等,为未来的发力奠定了基础。
方兴东认为,虽然早期这个阶段华为未能大力投入核心技术研发,但其坚持不懈的布局却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华为也意识到,布局与发力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布局阶段,可能并不需要立即投入大量资源,但一旦科技战打响,就必须迅速发力,否则将陷入被动。因此,华为在面临科技战的挑战时,迅速加大了对核心技术的投入,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自2018年起,华为就开始大力发展欧拉、昇腾、鲲鹏芯片等项目,为通信设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这些投入的努力使得华为能够在面对英伟达等供应商断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障设备的供应,确保业务的持续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并非华为的一家独大,而是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华为的布局和发力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推动力,也为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方兴东建议,中国企业需要像硅谷公司一样,不断地进行创新,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成功上。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加强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将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
03
中国互联网走向全球化:
挑战与机遇
“未来我国还会涌现出新一代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将在价值观、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达到新的高度。这需要我们更好融入国际社会,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需要从文化、理解和沟通上加深彼此的理解。”
随着全球视角从互联网向数字经济转变,中国正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刻,需要适应全球数字治理格局的变化。
方兴东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建设方面仍有很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过去30年,中国已经从学习美国技术创新转向学习欧洲的制度创新,这表明了中国在全球数字治理格局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的机遇在于能够借鉴并吸收全球先进经验,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然而,要实现这一转变,方兴东认为,中国需要更加开放、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除了商业上的成功,中国还应该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从而建立起与世界的信任和合作关系。这需要中国企业更多地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更多的产业和企业,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然而,尽管全球只有一个互联网,中国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依然显得不够密切。相比之下,去了美国的中国人可能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聚集在一起,而在印度,他们可能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
这种现象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但也表明了中国需要更加开放、现代化,并提升国际视野的必要性。
方兴东认为,虽然中国已经与世界建立了联系,但我们还没有真正融入全球。与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相比,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融入程度仍然较低。尽管中国的贸易和网络发展已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联系,但在文化和理解上,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仍然存在。虽然一些人可能会去国外留学或旅游,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比例,在14亿人口的大国中微不足道。对于真正融入世界,首先,中国企业应更多地走出国门,与国外竞争并学习国际规则。其次,他呼吁将互联网标准化为全球标准,以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而这种融合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连接,更重要的是文化、理解和沟通上的彼此理解。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方面,尽管BAT等一代企业已经崛起,但他们的实力仍不足以与世界级企业相提并论。他相信,未来还会涌现出新一代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将在价值观、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达到新的高度。
然而,要实现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真正融合,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方兴东认为,未来的30年将是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连接的时期,但也是面临更多挑战的时期。中国需要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愿景。
04
加强国际传播,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路径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面临着语料不平衡的挑战。当前,90%以上的语料为英文,而中文语料占比极少。这种不平衡将直接影响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进程,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也面临着重大调整。”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在智能技术时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媒体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在过去,人类承担着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重任,但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技术的兴起,机器开始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如同过去我们将计算任务交给机器的情形一样,现在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地使用计算器来完成任何繁琐的数学计算。在智能时代,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也将更多地由机器完成,人类只需进行微调和指导,而机器则能够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的信息。
方兴东认为,机器传播相比人类传播具有更大的威力和效果。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典型例子,已经成为全球50亿用户之间交流互动的主要平台。然而,当我们考虑到全球80亿人口的规模时,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只能覆盖到一定程度。而机器传播则具有指数级的增长潜力,将信息传播的范围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方兴东将这种传播革命形象地称为“古登堡时刻”,类似于15世纪古登堡的印刷术发明,为现代社会的到来铺平了道路。智能时代正带领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数字时代,这场变革将是彻底的。传统的学科和经济规则都将面临重写,而新的企业也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谁将崛起尚难预测。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新闻传播学科也将迎来重大挑战和机遇。过去的传播模式和知识体系已经不再适用,而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传播规律和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尽管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完成了信息处理和生产的任务,但在传播的价值观和其他方面,人类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传播学在研究和应用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际传播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面临着语料不平衡的挑战。当前,90%以上的语料为英文,而中文语料占比极少。这种不平衡将直接影响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进程,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也面临着重大调整。
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副院长司新颖介绍,此次中国互联网30年纪念活动在乌镇举办,意义非凡,乌镇峰会作为全球互联网的风向标,承载着中国在国际网络治理和传播领域的重要使命。方兴东也提出,期待未来乌镇峰会能够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国际平台,促进全球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更加繁荣和和谐的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