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以点带面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路径探析
2024-10-15 17:26:41
  • 0
  • 0
  • 0
  • 0

摘要

“第一视点”专栏立足鲜明的浙江区域特色,深入挖掘并展示了浙江在经济发展等领域的改革实践,生产了一系列精品报道。接下来,专栏需着力推进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一体化,进一步协同内容创新、科技创新、形式创新、机制创新,以点带面推进系统性变革。


2024年是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30周年,30年互联网浪潮下,主流媒体持续努力探索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这是我们党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洞察媒体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明确了主流媒体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和要求,对于更好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认真总结经验,升华提炼规律,才能为进一步推动主流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参考。2023年8月浙江省委宣传部推出“第一视点”融媒体行动,一年多来,获得广泛好评,本文从“第一视点”专栏的探索实践出发,对如何更好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展开讨论。

一体两翼:内容创新是“魂”,科技创新是“道”

“第一视点”专栏获得广泛赞誉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内容的创新。内容创新是主流媒体的最大优势,也是主流媒体数字化转型的“魂”。“第一视点”专栏,通过兵团式、集束式、立体式的融合传播工程,将内容创新推向了新高度。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

30年来,面对互联网发展浪潮,主流媒体不断努力创新,同时,主流媒体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对于主流媒体而言,不变的是什么?最大的变量是什么?把握住核心的“变”与“不变”两个因素,就有可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主流媒体首先要明晰自身的独特优势与竞争力究竟是什么,以及有待提升的地方在哪里。前者是内容创新,后者是科技创新。

内容创新是“魂”,科技创新是“道”。内容始终是媒体的根本,但是,内容的根本和灵魂,须得通过科技创新手段,才能得到有效传播,才能更广泛地抵达受众。内容创新是主流媒体的最大优势,也是其持之以恒努力的重点。但是,在形式种类多元多样的新技术面前,如何发挥好内容优势?部分主流媒体对科技创新依然认识不够、力度不足,以为技术只是“术”。但当下,科技就是传播的“道”。

抓好内容创新和科技创新这两个牛鼻子,媒体融合才能真正破题。形成相互联动的正循环效应。在内容创新的同时,着力在科技创新上寻求突破,才能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在数字时代的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创新视角下“第一视点”的变与不变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海量化碎片化,这种状况正在深层次地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主流媒体主导舆论场,既是人民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进入智能传播阶段,一场以大模型、算法和智能体等为基础的超级数字融合已经开启。主流媒体应该顺应新趋势,围绕数据驱动、AI(人工智能)生成和人机融合等技术,寻找新的传播范式和路径,抢占未来主流的信息传播机制。

“第一视点”专栏以高度的政治站位,着眼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挖掘新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故事。作为一档高站位、大格局的专栏,它延续了当年“之江新语”专栏的精神与传承,让“老主题”焕发“新活力”。

“第一视点”专栏立足鲜明的浙江区域特色,深入挖掘并展示了浙江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保护等领域的改革实践。专栏推出的《义乌故事:何以勇立潮头》一文中,“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是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对义乌的精辟概括,但许多人并不了解详细原委。这篇文章对义乌进行深入挖掘,很有新意,引发众多义乌人的情感共鸣。专栏中这样的优质地区性报道还有许多。

“第一视点”中的“第一”,指的是领袖,同时也是人民。每一项宏观的战略、决定,都与浙江发展相系,与百姓生活相关。专栏通过深入基层调研真实的民生反馈,架设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以关注民众需求为导向,报道生动实践、直面现存问题、推动政策落实,发挥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完善了舆论引导机制。从“第一视点”专栏可看出,主流媒体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角色。

专栏力求多维度刻画,呈现事件全貌。例如,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余村十八年》一文中,记者与多任镇村干部、新乡人、原乡人等展开对话,展现“故事背后的故事”。落点巧妙、理据融合,以“小切口”回应“大问题”,通过“个体表达”引发“群体共鸣”,既讲好“过去完成时”,也讲好“现在进行时”。全媒体时代,通过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第一视点”专栏提升了报道的引导力与影响力,成为媒体融合的典范。蹲点采访的碎片化内容被制作成短视频、海报、H5等新媒体产品,增强了报道的生动性和可视性。正是专栏不断创新选题策划、产品形态和传播方式,才有了一系列深具影响力的精品报道。

内容与科技辩证关系:以科技创新打通“传播之道”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用来评价今天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之路,很贴切。当前,媒体融合主要围绕内容创新进行,尚没有发挥真正的科技创新引领力。内容创新和科技创新两个关键层面,只完成了一体两翼的一半。

“媒体平台化”和“平台媒体化”作为平台融合的两个主要趋势,前者指主流媒体通过平台化实现数字化转型,后者则是数字平台通过增强媒体属性,逐步承担媒体功能。媒体与平台的融合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结合,形成了内容生产、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在不断科技化,同时,科技公司也在同步媒体化,并处于引领地位。两大进程间的差异是,科技主导还是媒体内容主导。仅有科技创新而没有内容创新,肯定走不通。但是,仅有内容创新而缺乏科技创新,也依然难以走向成功。只有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构建内容创新,才可能获得突破,脱颖而出。

这要求主流媒体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人才比例和规模,以科技全局性赋能传媒集团,让内容传播全方位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如今来看,谁通过科技创新在新一轮智能传播浪潮中脱颖而出,谁就可能引领行业。

“第一视点”专栏打造第一流内容,遵循技术发展趋势,探索多种多样的技术创新,强化传播,收获了较好的效果。科技创新要真正成为主流媒体整体性而不是局部性、基础设施而不是简单工具性的核心逻辑,才能让优秀内容真正引领舆论场、改变传播生态。

以点带面:“第一视点”如何进一步深化媒体融合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实践逻辑是在深耕主流内容的前提下提升传播效能,重视用户需求、技术更新与平台特性,从而有力地介入互联网场域。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不仅需更新技术和平台,更要对媒体角色、功能和责任进行重新定位和系统性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受众需求。一年多来,“第一视点”专栏收获了较强的影响力。接下来,在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方面大有可为。“第一视点”专栏如何更进一步,与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相衔接?结合当下传播生态格局和面临的挑战,有这几个角度可以先行先试:

一是实现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一体化。国内传播的队伍就是国际传播最好的主力军,国内传播的素材就是国际传播最好的素材。只要在“第一视点”专栏目前的内容基础上,增加一些要素、调整一些视角,就能获得很好的国际传播素材。今天,全球信息开放一体化的新格局已经形成,要走出国内-国际传播二分法的固有认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第一视点”专栏应结合地方特色,同时布局国际传播,深入挖掘具有国际传播效应的素材,助力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让全球受众“看得到、看得懂、愿意看”;通过区域联动,扩大栏目影响力和覆盖面,促进交流与互动;跨界整合多元资源,与学术机构、智库和其他媒体合作,提升传播效能。

二是探索前沿技术,做好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传播力,“第一视点”专栏需借助科技创新手段。做好科技创新,才能在纷繁复杂、信息冗余、竞争激烈的传播生态中脱颖而出,获得引领性传播效力。浙江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巨大潜力可挖掘,借助“第一视点”专栏的成功经验,可以进行更深入探索。当今全面进入智能传播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数据已成为信息流通的关键。接下来,专栏可探索前沿技术在内容采集、生产、分发和反馈中的应用,精准分析受众需求,制定传播策略,增强主流价值引导力;建立创新机制,提升传播效果,占领传播高地。

三是内容创新、科技创新、形式创新、机制创新合而为一,形成整体竞争力。一体多面,以传播效能最大化为目标推动整体创新。单点突破之后,形成以点带面、联动协同的格局,将其上升为系统性变革。无论是线上线下、新旧模式,协同组合成有机整体,就可以达到更好效果。以形式创新为例,建议灵活运用多种新形式传播方式,进一步契合青年群体的信息获取习惯。当前,短视频已成为主流,更能迅速吸引受众。“第一视点”专栏可在长篇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短视频等传播内容的制作,用简洁、直观的方式传递重要信息,契合年轻受众偏好。同时,通过多元化传播渠道满足不同受众需求,进一步提升栏目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从点入手,以点带面,从局部到全局,是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必由之路。秉持这样的思维模式和行动路径,“第一视点”专栏未来一定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