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访谈精彩无比。霍华德·莱因戈德的家别具一格,整个家几乎就在浓密的树木和枝叶丛中,进去之后奥妙无穷,各种他制作的手工艺术品琳琅满目,简直就是一个个人博物馆,还有神奇的时光机器。
当然,最让我们惊喜的是,莱因戈德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接受外界采访,将他的收山之作给了我们,这是多大的荣耀!他也不再写书,从此回归生活,回归自己。但是,他留给我们的诸多作品,将继续影响世界。
他创造的虚拟社区概念,30年来还在继续演进和变革之中。他不喜欢旅行,居然从来没有来过中国,而且以后中国的可能性不大。无论对他还是对中国人,都是一种遗憾。
互联网实验室“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组采访霍华德·莱茵戈德后絮
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在1947年7月7日出生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 ,并在1964 -1968年就读于俄勒冈州波特兰里德学院。
出于对心灵增强及其方法的追求和迷恋,莱茵戈德后来进入了思维科学和帕洛厄尔托研究所,他在最早的个人电脑上工作并撰写关于个人电脑的文章。1985年写出了《思想工具》——个人电脑背后的人们的历史。
期间他第一次登录了WELL-一个颇具影响的早期线上社区,并将这段经历写入了《虚拟社区》中。
1985年 1985年,莱茵戈德与前黑客Bill Landreth合著着了《内圈外:黑客计算机安全指南》。
1991年,他发表了《虚拟现实:从网络空间到远程性爱探索人造经验和互动世界的勇敢的新技术》。
在《全球评论》的编辑工作后,莱茵戈德担任了《新千年地球目录》总编辑。 不久之后,成为《热线》创始执行编辑,是《连线》杂志1994年发布的首个商业内容网站之一。
《热线》后,1996年成立了《电思想》,用以记录和推动社区网络的发展。《电思想》被“时代”杂志评为1996年十佳网站之一,并于1997年被杜兰通讯收购。
1998年莱茵戈德建立了另一个虚拟社区,头脑风暴——一个私人的成功的网络会议社区,成员为来自世界各地知识渊博,智慧,文明和具有未来思想的成年人。
2002年,莱茵戈德发表了《聪明的暴徒》,探索了通过技术提高集体智慧的潜力。
之后,与未来研究所合作,启动了一项基础广泛的合作扫盲工作。
2008年,莱茵戈德成为未来研究所的第一个研究员,并长期隶属于该研究所。
莱茵戈德还是斯坦福大学通信系的访问讲师,教授“数字新闻”和“虚拟社区与社交媒体”两个课程。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师教授“虚拟社区和社交媒体”,之前教过“参与式媒体/集体行动”。
他经常在DML中央博客发表文章,范围涉及新媒体素养到学习创新等方面。在2008年,还获得了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数字媒体和学习竞赛奖,用所获奖金与开发人员合作创建了一个免费的开源社交媒体教室。
莱茵戈德专心于现代通信媒体如互联网,移动电话和虚拟社区(由他发明的概念)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影响方面的研究,也是现代网络发展中最敏感的预言家之一。
当然,这种预言并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想象,他非常注意把握时机,比如在一场革命即将崛起的前夜,他会提前给你早已准备好系统完整的理念、口号和路线。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觉察到了个人电脑(PC)将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于是他写出了《思想的工具》。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互联网爆发之前,他意识到网络社区将大大改变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于是在互联网进入大众之前就出手《虚拟社区》(并且发明了“虚拟社区”这个全新的词汇)。预测的最高境界主要看他把握的时机,从这一点来看,他无疑是个中高手。
全新的概念——Smart Mobs
“SmartMobs”,描绘了一个全新的趋势。Mobs的概念有很多来历,首先它是“多弹头轰炸系统”的缩略语,也有“暴民”的含义。同时,Mobs是澳大利亚对成群袋鼠的称谓,它们从一个地方旅行到另一个地方,以草、灌木、小树叶为食,它们用敏锐的鼻子、耳朵和眼睛来逃避敌人。
快闪暴走族
这个词汇经过莱茵戈德的演绎,指的是全球数字化趋势下新兴浮现的一个全新群族,含义是“一群会用网络、手机等,互相沟通、串联并参与特定族群活动并做出实际行动的人”。
这些人出没在纽约、伦敦、阿姆斯特丹、柏林、奥斯陆、堪萨斯城、西雅图到亚洲的香港、台北等都市,他们使原本躲藏在电脑后面彼此之间互不相识的年轻男女,瞬间聚集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到麦当劳跳芭蕾舞、到家具店里坐沙发、在购物中心忽然鼓掌起哄、闯进同一家书店寻找同一本书、在酒店的大堂内装睡、在百货公司前大喊“新年快乐”……然后又迅速散去。来如风,去如雨,令旁观者一头雾水。
台湾地区有人译之为“聪明行动帮”。也有人音译和意译为“摩客”,或者“快闪暴走族”。《纽约时报》说,快闪暴走族热潮是“网络演化出新社会关系的具体展现”。
莱茵戈德认为,利用好这种社会关系并且驾驭这种社会运动,很可能是下一代科技的杀手级应用,是一个全新的商机所在,即将引发全球新一波消费文化革命。不但使著名IT企业为之倾倒,就是万事卡、耐克等传统企业也开始乖乖向他们的消费行为靠拢。
下一次高科技的突破
靠的是“社会运动”
当通信技术和电脑技术融合之后,人与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巨大的释放。于是,互联网的力量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诞生了全新的社会现象。
他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深入、细致地为这个已经在世界各地露出苗头的新兴时尚描绘出细致、清晰的线路图,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接受《商业周刊》的专访中,他指出,对于陷入疲软的IT产业来说,下一次高科技的突破靠的是“社会运动”,而不是“产品”。这场革命靠的是已有产品的大量普及,从“快闪暴走族”的热潮中可以看出,由电脑、网络、手机及越来越多可以随机检测的芯片装置构成的多重联网,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沟通模式。
“这个基础建设让人类可以进行以往不可能的沟通。下一个移动通讯的杀手级应用不会是硬件,也不会是软件,而是社会行为的改变。最深远的改变会来自能让人类关系、组织、群体、市场运作的基础建设改变。”
即使政府、企业、组织在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中,有着更大的操控能力,但是个人也越来越有能力做出与组织抗衡的动作。“摩客”们像蚂蚁群一样在无组织、无领袖的状态下,由集体意识做了一连串有意义的抉择。除了好玩之外,更带动大规模的社会、政治革命。
如果你是商人和企业家,你想知道未来互联网的走向,想明了未来年轻一族社会习性和消费习惯,那么,你就不能仅仅沉迷于炫目的科技本身,而应该开始深入理解科技造成的社会变革,你就需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下这本书。
否则,等不了几年,他预言的新趋势就会气势汹汹扑面而来,让你一时毫无思想准备,错失很多机会。如果你是年轻人,孩子的父母,社会学家等,“聪明摩客”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建设性意义,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力量。
电脑空间的第一位市民
莱茵戈德是个“硬脖子的犹太人”。《未来英雄》一书给他的评语是,“永远比时代超前10年。他顽固,不怕得罪人,有时反而害了自己。这些特点造就了一位诚实的标准市民”。
莱茵戈德坦承新社会不会“完美”,“我想要学会跟未来科技相处,就必须学会做它的主人,而不光是被动的‘消费者’,要主动去影响如何规范这些科技运用的政策与规定。”莱茵戈德承认自己带着美国拓荒时代的信仰。
著名未来学家保罗·萨弗说:“莱茵戈德是电脑空间的第一位市民。他因为感兴趣跨入这一行。直到今天仍在不断求新求变。”作为“电脑空间第一位市民”,你肯定想当然地认为,这家伙肯定是一个沉迷于网络空间的人。
其实不然,与任何一位有名的“网络精英”相比,他都只能归于特别的“异类”。因为他关心自家花园的程度远超过对电脑和调制解调器的热爱,他关心自己网站上的作品远不如对他自己的工艺品的热爱,整个精彩纷呈的世界才是他的工作站。
“我利用电脑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天气好的时候,我可以带着电脑到户外去,《虚拟现实》和《虚拟社区》就是在我的花园里写出来的。过了20年在小房间里工作的日子,能赤脚到草地上、梅子树下工作,让我觉得无比舒畅。”
莱茵戈德与他的妻子Judy和女儿Mamie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米尔谷,至于原因,米尔谷距金门只有14英里,却有一种低调,自然的生活氛围。
莱茵戈德曾为自由灵魂系列书籍撰写“参与式文学素养教育学”,而在波特兰里德学院,他也写过这样一句话:“何种生活可以与之相比,独坐窗前,看花开叶落,四季更迭”,这种向往被他很好的实践在了生活中。
在莱茵戈德的视频博客中,有一条表现将车库改造成为“梦想办公室”和“外在化的心灵”的过程,在那里,莱茵戈德获取信息,写作和开展艺术创作。
全球访谈影响互联网最关键的500个人物,总结第一个50年,面向下一个50年。期待你的大力支持!
推荐访谈人、资源合作等支持请联系我们E-mail: info@chinalabs.com
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内容博客中国独家发布,欢迎转载。
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相关推荐
【方谈美国】互联网口述历史访谈泰德·纳尔逊(TedNe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