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收到Ronda Hauben的邮件,说她在与胡启恒院士微信视频的时候,看到了互联网口述历史出版的图书,也了解到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随后,我也收到了胡启恒院士的邮件。对他们,我当然不陌生。20世纪90年代我就知道他们的情况。Ronda Hauben的儿子迈克尔·豪本(Michael Hauben),是“网民”(Netizen)一词的创造者,他们俩1997年合作出版了一本非常精彩的互联网历史著作《网民:Usenet和互联网的历史与影响》(Netizens: On the History and Impact of Usenet and the Internet)。
出生于1973年5月1日的迈克尔,5岁时,他就想拥有一台手持电子计算器;小学一年级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只供高年级学生参加的科学展,成为唯一一位参展的低年级学生;10岁就自己组装了一台电视机当显示器,内存为3K的计算机,并与父亲Jay Hauben一起在这个计算机上编写游戏;80年代初期就开始活跃于各大BBS,是最早的用户群体;1992年,本科学习期间就创造了 “网民”(Netizen)这个词,该词创造于他的一篇题为“网与网民: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文章,并迅速传播开来。当年他还不到20岁。
在大学阶段,Michael Hauben虽然是计算机专业,但是他更喜欢上哲学、伦理学等课程,是音乐爱好者,而不喜欢经济学等课程。90年后期,互联网浪潮崛起,全世界都为一夜暴富的互联网商业化而狂热,作为资本市场的重镇,纽约无疑是互联网造福神话的中心。但是,Michael Hauben关注的一直是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精神,而不是互联网带来的商业化机遇。他的言论和著作,坚持纯粹的互联网精神。他母亲Ronda Hauben诸多的演进内容,也体现了这种难得的纯粹性。在一篇题为"网络对我意味着什么"的文章中,迈克尔确切地相信,互联网仍然会是公开的、开放的、非商业化和私有化的。“网络意味着在一个个人权力很少或根本没有个人权力的世界里的个人权力。”“互联网的本质是个人之间的沟通......是传播人们思想和渴望的工具。”
1991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1995年毕业。1997年获得硕士学位,也是这一年出版《网民》一书。Michael Hauben或者说他们一家三口,不仅仅是“网民”这个词汇的创造者,更赋予了这个词汇以灵魂,是开放、共享、自由、平等的互联网精神或者说“网民”精神最好的体现。他们对互联网的热爱,对于互联网推广到全世界的热情和激情,十分具有感染力。但是,非常令人痛惜的是,1999年Michael 被出租车撞倒,2001年6月年仅28岁的他离开了世界。痛失唯一的孩子之后,Ronda Hauben和Jay Hauben担负起儿子未尽的使命继续为在全球推动"网民"(Netizen)精神而努力。
(迈克与父母)
Ronda Hauben一家三口的故事,完全契合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的初衷。所以,这场视频方式的访谈有着特别的意义。钟布说,我们项目要为他们一家三口的故事,出一本书。今天的访谈,是第一场,Ronda Hauben和Jay Hauben两人共同讲述他们三人的故事。这种访谈方式也是第一次,谈起他们热爱的儿子的故事,两人相互补充,很多生动的故事浮现出来,让我们深受感染。他们的亲子关系是如此是融洽,父母愿意给迈克所有力所能及的协助。
(视频会议截图)
做互联网口述历史的确是个很辛苦的工作,但是,这种时候,我们内心的收获是无与伦比的。希望我们的工作为互联网和全球,能够挖掘出更多精彩的人和事,通过他们的讲述,通过他们的人生,更加彰显互联网精神的真谛,进一步映照出互联网精神的光彩。
今年,互联网口述历史已经进行15年了,这样的收获无疑是我们最大的动力。第一场访谈,我们是上午,一个半小时很快过去,纽约那边已经是深夜。不能太晚,所以,我们期待第二次进一步深聊。
互联网口述历史
无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还是时代英雄创造的,终究都是人创造的。无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创造历史和改变历史进程的,往往是一部分脱颖而出的个人,在历史进程的重要关头,没有错过时代赋予的关键时刻,依靠自己个人的特质和独特的努力,成就了独特的贡献和不可能的奇迹。他们是历史进程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凝聚时代变革的典范,聚焦和深入透视他们,可以更好地还原历史的精彩,展现人类独特的创造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人,就是推动中国从半农业半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的策动者和引领者。是推动整个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更高级的信息文明的功臣和英雄。他们的个人成绩与时代意义,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不断得到彰显和认可。---方兴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