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治理全球崛起背景下的新视角
2021-12-08 10:04:39
  • 0
  • 0
  • 1
  • 0

方兴东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求是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

金句摘录:

平台治理体系性的建构还是要靠学术界先行,学术界强了,很多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制度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如果学术界很弱的,我们只能做点阐释,跟个风,那其他产业界,包括政策界都会有心无力,所以根本问题还是学术界没有形成一个很强大的力量,能够站在社会利益、公共利益,强大的商业力量和强大政府力量之间,大家能够相互博弈,相互协同,相互影响,这才是平台治理整个体系化。

2021年平台治理从发展来看,结构性的变化会带来一种新的常态,第一,疫情的常态化,疫情的常态化核心就是数字生活的常态化,数字空间作为主导空间的生活常态化。第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三,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是今年度的重中之重,资本还在寻求突围,像元宇宙概念的爆炒,都是资本在寻找新的着陆点。

这一年下来,最值得肯定的是在高层针对平台治理的战略清晰、意志坚定、认知深刻,这是整个平台治理的定海神针,政府部门行动快速、效率很高,体现了制度优势。对一些显著积累的问题,能够快刀斩乱麻,而且制度的修改和补充也非常快速,尤其全局性激活了学术界和政策界,很多青年学者、海外学者、跨学科学者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在政府层面、产业界层面、学术界层面形成全局性的联动。

发言内容:

我作为联合主办方,就第一个先发表一下观点,今年马上就要结束了,需要总结一下,今天有些初步的想法,我就想到了这句话,当时我是2000年的时候开始引用的,这句话是基德尔1981年写的一本书叫《新机器的灵魂》,就是计算机的一年就像狗生命中的一年那么漫长,人的一年相当于狗的7年,2021年相当于狗的七年这么漫长。所以互联网的2021,基本上跟狗的7年差不多。

我当时在《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里面,写了题目叫做《开启全球数字治理元年》,我认为2020年是人类数字治理的元年,是人类整个治理范式的重大转变,因为网络空间成为主导性的空间。今年可能是数字治理一个全面展开的一年,这一年的各种事件比过去十年还要密集,还要重大,还要深远。我个人认为在中国来说,这三大战役是很值得深入分析,一个是阿里的“二选一”,包括美团“二选一”的处罚,这是市场监管总局主导的,第二是围绕滴滴的审查事件,也接近半年了,第三是工信部,我们专门组织了三场研讨会,互联互通相当于是一个自选动作,前两项还是规定动作,这三个事件是可圈可点,在2021年是比较深刻的会改变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进程。

从2020年我个人的观察来看,中国在战略层面或者结构性层面一些变化,一个是过去从90年代开始,产业部门负责互联网治理,到后来偏向内容,然后到偏向安全。这一次以数据为核心的网络治理变成主导的方向,这也是网信部2014年成立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的转向,进入了一个新的主战场,一下子豁然开朗。第二点是从2020年王毅部长发布《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到今年申请加入CPTPP,在互联网层面,是我们积极防御战略的思维逐渐确立起来,所谓积极防御,就是在开放中防御,比过去更自信,更开放,因为过去有些战略还是有点徘徊在消极反应和积极反应之间,但是到今年,我们越来越清晰了。第三是制度建设能力,制度差不多了,很多法律法规都有了,但治理能力怎么提升,这也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从发展来看,结构性的变化会带来一种新的常态,第一就是疫情的常态化,疫情的常态化核心就是数字生活的常态化,数字空间作为主导空间的生活常态化,贝克80年代语言的风险社会全面到来了。第二点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今年很清晰了,这是中国高科技30多年来到今天,战略清晰、战略坚定。第三是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是今年度的重中之重,当然资本还在寻求突围,像元宇宙概念的爆炒,都是资本在寻找新的着陆点。

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尤其疫情期间,全球大的公司越来越大,实际上亚非拉很多国家反而更加困难,数字鸿沟,不管老年人、弱势群体,非洲有三分之一人连电力都用不上,另外全球机制还是难上加难,短期之内也很难。

要看2021年,最简单的看一下中国互联网将近30年的发展,基本上从90年代,那时候创办10亿美金的互联网公司就是最大的没想,美国的微软和思科大概5000亿美金,到2005年以后百度上市到了50亿美金,到2009年、2010年左右到了3、4百亿美金。到了2013年到了1000亿美金,后来2014年到了2000多亿美金。本来一路高歌,跟美国越来越近,但是2015年开始重新跟美国拉大差距,2014年和2021年中国和美国超级平台的比较,那时候苹果和微软还不是互联网公司,只是传统IT公司。当时中国的互联网前10名和美国互联网前10名,基本上是2:3,从此以后慢慢拉大。到了去年重新回到1:4,今年回到1:6,最多的时候大概回到1:8。中美差距重新拉大,而且这个差距拉大不是今年治理造成的,是在过去五六年里面,从3Q大战的判罚开始,就重新拉大,目前重新拉大到1:6左右。

这里面的差距,中美之间的差距,原来我们是高歌猛进,过去六年里面为什么会重新开始拉大,核心还是在数字治理方面的失效,尤其像3Q大战之后的判罚造成了垄断无序扩张。

我们具体复盘一下,2021年有几个重点,这一年里面,东西很多,怎么抓重点。我觉得3•15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基本上是整个平台治理定调,包括具体怎么操作,整个方向,不仅是战略确定了。然后是4月10日阿里巴巴的处罚,然后是4月份明星和视频公司长短视频的大战也是值得关注。另外北京关注比较少的,在浙江和广东震动比较大的就是亚马逊的封号风波,这也是中国互联网要全球化,怎么样在规范上接轨。

另外是鸿蒙的发布,我个人认为中国IT历史以后就是鸿蒙之前和鸿蒙之后,这是中国第一次能够基于自己的操作系统构建自己的生态,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然后7月份的滴滴审查事件,然后是工信部互联网专项整治,包括从互联网金融到教育到娱乐到游戏整个行业的整治,然后还有说的申请加入CPTPP,我觉得整个数字治理这块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另外一个事件就是孟晚舟的回国,这是中美科技战一个重要的专项。

另外就是TikTok全球活跃用户突破10个亿,这是中国互联网第一次在全球化形成了突破点。

接下来就是《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中国互联网这么多法律,从90年代开始,这么多法律法规,这肯定是最重要的一步,毫无疑问。

到了2021年,基本上围绕平台,从技术、经济、社会这三个维度,基本上构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经完备了,尤其是网信办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最后也是出了非常全面的内容。

另外就是2021年国际层面的一些事件也是值得关注的,从年初开始,美国社会的动乱,因为美国原来数字治理和网络治理的引领着,他自己陷入内忧外患以后,全球治理的进程也是有很大的破坏。在联合国层面,大家关注比较少,开放工作组和专家组在这一年里面还是取得很多突破性的进展,值得关注。还有中美科技战,美国通过了《美国创新与竞争法》,包括美国在围绕反垄断,在制度方面推进六项反垄断的法案的进展。到了11月份,美国三个部门最核心的反垄断三位旗手就位了,值得期待。欧洲最重要就是《数字市场法》的推进,预计明年上半年能够实施。最近还有一个值得重要关注的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建议书》,这个中文文本接近3万字,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深入的,虽然人工智能伦理建议有很多,但是这是真正很认真、很深入的。到今天这个格局,我们可以看到,在浅层次上取得很大突破,深层次结构问题还是更深入的观察,但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在价值观层面引领互联网,数字治理还是有很大挑战。

这一年下来,最值得肯定的是在高层针对平台治理的战略清晰、意志坚定、认知深刻,这是整个平台治理的定海神针,政府部门行动快速、效率很高,体现了制度优势。对一些显著积累的问题,能够快刀斩乱麻,解决起来很快。而且制度的修改和补充也非常快速。尤其全局性激活了学术界和政策界,很多青年学者、海外学者、跨学科学者纷纷进入这个领域,而且在政府层面、产业界层面、学术界层面形成全局性的联动。我们很多制度可以看出来,不管GDPR还是《数字市场法》,很多国外好的理念很快的吸纳进来,我们学习的非常快,制度本身是公共物品,我们能学就要学。

我们反垄断根本目的还是激活竞争,打开产业新局面,反隆重不能失去焦点,不能泛化,美国百来的反垄断,不断是针对AT&T、IBM还是微软、GAFA,都是精准制定,解决重点问题,不能泛化,所以章法方面还是要非常清晰。然后就是监管体系,现在还是处罚为主,但是怎么样形成事前监管的制度体系,怎么样让大家在一个确定性的制度环境里面做事情,不违法,这是接下来我们真正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

到了2022年可以看到,明年上半年还是会延续治理的进程,下半年怎么样能够重启中国互联网的新动能、新动力。我们网民数量不会变,互联网需求不会变,基础设施还在继续加大,基础都还在。

第一数字治理深水区,一个制度怎么落地,尤其《个人信息保护法》,11月1日生效之后,现在始终没有动静,前三把火怎么烧。

第二数据跨境流动这些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引爆。然后条块分割的部门之间怎么样更好的协同。

第三中国互联网过去是隐私驱动互联网B2C的业务,以及以数据驱动横向扩展的模式肯定会受大很大抑制,真正创新驱动能够变成互联网的主旋律,这也是我们的期望。

第四是欧洲的《数字市场法》怎么生效,尤其欧洲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怎么样为全世界继续建章立制,这是从GDPR到《数字市场法》,到人工智能治理,欧洲的制度建设能力目前来说还是全球风向标。美国的《反垄断法》怎么样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个人觉得美国既然有这么大的决心,出现结构性的拆分还是很有可能的。

还有就是中美科技战到底会怎么样,尤其半导体方面,针对华为会出现什么新的变数。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共同富裕下的数字鸿沟问题,尤其是全球目前疫情情况下的数字鸿沟问题,中国能否提供真正的数字鸿沟新的思想和方案,这也是我们明年一个研究重点。

从整个互联网数字治理的发展来看,数字治理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不断演进的结果,我们把它分为四个层面:一个主体是技术,一个主体是市场,尤其是平台,另外一个是以社会为主体的公共治理层面,最后一个就是延伸成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秩序,这四个层面的数字治理问题,这是无所不包的场面。但是我们还是要聚焦焦点问题,在国际层面会聚焦数字跨境流动,包括近期的科技战以及接下来更深层次的数据跨境流动问题。在社会层方面包括数字化改革等等一系列的举措。在运行层,就是市场层面,反垄断还是值得2021年深度总结,然后是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治理这块。

这些重要主题怎么样进行系统的总结,再来展望。我觉得这是第一本蓝皮书,我们希望12月份启动,1月底截稿,3月份争取出版。包括一些重点领域:平台反垄断、互联互通、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数字社会治理、数据跨境流动、领域治理、区域治理等等。可能选择一些重要的角度,大概一篇论文或者一篇报告,主要还是年度报告和下一年度的展望。

如果说一个板块,比如数据安全,平台反垄断,一个板块能够是几篇论文或者报告,通过一组报告来全方位的编辑,编委会也是产业界、学术世界、政府界一些非常资深的人士组建,这本蓝皮书也在协会的指导下,接下来还要密集的开会,具体制定整个编辑方针和内容方针。我们希望今天研讨的专家学者都能够参与进来,每个人都会在2021年有自己非常深刻的见地,前期主要是我和胡钢和马杰做好服务工作,怎么样出版一本高质量的《数字治理蓝皮书》,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因为数字治理都还是一个新兴的知识体系,但这是一个影响整个国家,每个人安身立命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为数字治理慢慢开始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希望这次会议把年度梳理一下,这一年确实基本上理论上都临阵磨枪,制度上都是快马加鞭,司法上都是暴风骤雨,这一年很不一般,确实把原来很多确定性摧毁了,包括产业界的确定性,包括制度层面的确定性,包括学术界的确定性。我觉得这种大破大立的时代,很重要一点需要专家群体能够觉醒,今年数字论坛我统计了一下,做了19次研讨,很多人都参加了十次以上,我们一般都是周末时间,一般讨论时间比较长,今天已经四个多小时了,还有两个人临时离场,不然肯定就五个小时了。在这种大破大立的时代,理论这块的创新,刚才杨东也提到,理论创新还是基础性的,因为只有理论的创新学术界才能打开这个局面,制度建设也好,执法也好。

在2021年,我们在中国还是有一些突破的,有几个新的概念,第一是守门人,原来是新闻传播学界的名词,一下子把它变成平台治理中心位置的概念,而且欧洲的《数字市场法》还在草案过程中,但是我们《个人信息保护法》,包括《数据安全法》已经吸纳了,在张新宝这些老师的推动之下,我们比他们用的还快。所以理论突破虽然是国外先开始,但是我们跟进的很快。

第二是超级平台,我在2016年的学术论文提到超级平台,很多场合觉得超级平台这个东西不像学术概念,太不严谨,现在法律里面也开始介入了。

第三个是平台经济,原来也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因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大家通俗易懂的隐喻,包括“二选一”、大数据杀熟,都不是学术严谨的概念,但是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种隐喻概念,普通老百姓也能听得懂,专家一开始觉得有点瞧不起,这方面的突破,这种点的突破已经有了。

我们体系性的突破,在平台治理方面,欧洲有它的制度创新,像守门人这种重大创新的概念,美国的反垄断,新布兰代斯主义,虽然回归一百多年来,但是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理论能力。但是在中国,我们的专家,我们的理论界还是比较弱的,刚才杨东也说了对我们制度也不满,对我们执法也不满,过去十年表现的不能令人满意。但是相对来说,这种不满最根本的东西还是在学术界,学术界强了,很多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制度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如果学术界很弱的,我们只能做点阐释,跟个风,那我觉得其他产业界,包括政策界都会有心无力,所以我认为根本问题还是学术界没有形成一个很强大的力量,能够站在社会利益、公共利益,强大的商业力量和强大政府力量之间,大家能够相互博弈,相互协同,相互影响,这才是平台治理整个体系化,体系性的建构,还是要靠学术界先行。

目前来说,2021年我们举办了19场数字论坛,大概有近一百位左右的专家参与其中,我们最初举办数字论坛的一个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理论界的人参与进来,尤其年轻人,有锐气有闯劲,把中国的学术界带动起来,把不同学科的人能够汇聚起来。

在2021年这么多不确定的情况之下,2022年最重要的是找到确定性,包括理论确定性、政策确定性及产业发展方向的确定性,这样产业才能健康的发展。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