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跑了”,中国互联网胜利了吗?
2016-08-05 11:51:40
  • 0
  • 5
  • 116
  • 0

本文首发于2016年8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04评论版,题为《Uber撤了,中国互联网胜利了吗?》。刊登文略有删改,本文为作者原文

Uber还是“跑了”!这是我听到滴滴合并Uber中国的第一反应。曾经在全球范围无惧无畏,愈挫愈勇的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原来最近在中国活动的目的已经和当初来华时候完全不同:为脱身和跑路而忙乎。我在朋友圈第一时间写道:滴滴合并Uber中国,这些年来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坏消息,无论对于Uber还是滴滴,对于消费者还是整个产业,对于中美互联网还是全球互联网发展;无论对于竞争还是创新,对于共享经济和社会进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很难找出叫好的理由,如此大范围“共输”的合并案例,比较罕见。滴滴和Uber这几年的大战,是创新和竞争能够呈现的最极致的案例,大家都成为了胜利者;滴滴与Uber的搏杀,堪称中美互联网最精彩、最形象的比试与对决;也是迄今互联网创新最快速的社会传播、理念启蒙与应用普及。而今,这一切都戛然而止。如果中国反垄断部门最终能够否决这起购并,那很可能是他们这些年能够做到的最大一件好事。

Uber和滴滴是两家我个人很熟悉,也很赞赏的公司。最近5年,在全球互联网产业范畴,Uber的崛起是其中最大的亮点,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不断是硅谷下一个1000亿美元巨头的当然之选,而且是“下一个Facebook”的当然之选。更重要的是Uber创始人所表现的大无畏的创新精神,面对全球各国政府落后政策以及出租车这一最古老的行业的粗暴反击,义无反顾。可以说,这种精神和价值观,将互联网新文明又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而滴滴这两年的崛起,虽然只是Uber的追随者,但是在剧烈的竞争与搏杀中,充分展现了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最坚强和决断的一面,展现的精神面貌一扫中国互联网在BAT强大垄断下开始有点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成为搅动行业竞争活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社会变革最亮丽的生力军。

但是,就是这两大让我敬仰到近乎“膜拜”的新锐公司,突然干出这么一件更像是懦夫所干的事情,让我大跌眼镜。因为这起并购的第一信号就是:双方决定放弃竞争,去当一夜之间占据网络约车市场90%以上的绝对垄断者。而敢于创新、勇于竞争恰恰是Uber和滴滴崛起的两大最重要法宝。而这种退却和放弃,不但使得它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大跌,而且将中美互联网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拉低。

上图为尼尔森发布了一份《中国移动互联网出行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滴滴出行的品牌忠诚度占比达76.4%、优步的品牌忠诚度占比45.3%,;滴滴出行的品牌首选率占比58.2%,优步品牌首选率占21.9;滴滴出行的用户渗透率占比78.4%、优步的用户渗透率占比47.5%;滴滴出行的用户安装率占比80%、优步的用户安装率占比51%;滴滴出行的用户提示后认知度占比91.7%,优步的提示后认知度占比77.2%。

如今,全球网络空间的基本格局就是中美两强绝对主导,双方占据了20家网站的100%,前50家互联网公司的90%,前100家网站的80%。欧洲在网络空间中几乎已经消失不见,日本、俄罗斯等成为点缀。印度还走在崛起的路上。这种局势之下,中美良性竞争,开放合作,不但对于中国崛起是最佳的战略,而且对于中国、美国乃至全球互联网的繁荣与安全,也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无论是中美互联网发展,还是中美整体关系,乃至全球互联网和全球整体格局,最理想的结果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无疑是最好的竞争格局。退而求其次,“你中有我,我中没你”的不平衡、不对等格局也不失为现阶段性的折衷。而最坏的结果就是中美两国之间最终形成“你中没我,我中没你”的分裂局面。而滴滴购并Uber中国,无疑将局面进一步推向了最坏的可能性。

这次合并不断说明了Uber中国的虎头蛇尾,更可能是中国共享经济的虎头蛇尾。可以说,当初Uber入华的表现,开了一个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最好的头,不但杀伤力一点不亚于本土互联网公司,更没有在政策和阻力面前瞻前顾后,没有像很多外企那样被动等待“有关部门”的批准,而是直接卷起袖子,大刀阔斧先干起来。精神状态令人惊叹。一举打破了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不灵的长期魔咒。但是,这一年多Uber的表现却突然逆转。最终依然没有摆脱国外互联网公司官僚化的职业经理人模式,逐渐陷入平庸,市场上也逐渐失去了基本的气势和杀伤力。前后判若两人,实在是诧异。最终一步步被滴滴碾压,也在情理之中。易到用车在乐视旗下卷土重来,也堪称罕见的奇迹,两个巨头合并将给易到、神州等更大空间。对于消费者来说,垄断是最可怕的现实,良性的市场竞争才是唯一的最佳选择。

竞争衰弱的发酵效应是很快的,在这段Uber和滴滴传言纷飞,洽谈最密集的窗口期,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约车司机纷纷抱怨原来最诱人的补贴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了。消费者也纷纷感受到,约车的价格上涨了,服务质量越来越下降了。这个恶性的负面循环已经开始呈现。

当然,最大的恶果不仅仅是双方,更对中国和全球互联网市场的竞争带来。Uber放弃直接开拓中国市场,而选择雅虎投资阿里巴巴的模式,当一名滴滴股东,坐享利益,不失为一种好选择。但是,对于激活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竞争无疑是一次重挫。

2014年,是中美互联网经济的一个转折点,当年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不但融资额创下记录,而且市值一举抵达3000亿美元,超越亚马逊和Facebook,仅次于谷歌,排名全球互联网公司第二。中美互联网经济第一次形成接近抗衡的格局,双方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市值形成6000亿美元:9000亿美元,也就是2:3左右的。但是,随后,中美互联网经济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逆转,双方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2015年,BAT三家公司的市值距离最高点损失2000亿美元。相比之下,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三家公司一年新增市值3000亿美元。今天,美国互联网三强市值总和已经突破12000亿美元,而中国BAT市值不到5000亿美元。2014年风头最劲的360、小米、京东三大有望博弈BAT的第二梯队,今天也都遭遇各方面的压力,劲头顿失。中美互联网整体市值的比例从2015年最高点的2:3,退回到2015年的1:2,如今进一步滑落到1:3的境地,几乎回到了6年前2010年双方的量级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与美国互联网相比,中国互联网一下子倒退了6年。而且,直到现在,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的业绩和市值涨势依然强劲无比。

中国互联网不进反退的主要原因就是竞争的衰弱、全球化没有突破以及创新乏力。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互联网竞争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本身,缺乏反垄断的基本制约,BAT不断强化垄断,破坏性收购兼并,造成整体市场的竞争衰退。其次,政府插手太多,越来越像计划经济,而之前互联网本身应该是比较自由竞争的。就以这次刚刚出台网络约车新政策而言,确立了网络约车合法化的地位,的确是历史性的突破,值得肯定和喝彩。但是,政策具体细化到如此微观层面,条条框框,面面俱到,几乎成为市场“操作手册”,不能不让人诧异: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政府应该确立政策方向,把控网络安全等基本规范,助力行业发展。但是,在一个刚刚开启的创新市场,其中的诸多规则和规律,连第一线实践的公司都还没有摸到门路。政府部怎能“天才般”地明晰如此细致和详细的规则?

平心而论,对消费者来说,网络约车是最近几年受益最明显的,也是对传统产业变革冲击最大的领域。Uber和滴滴功不可没。但是,一码是一码。网络约车市场,是共享经济的排头兵,是互联网+最深入的典范。但是,网络约车市场又是社会性和公共性极强的领域,几乎是未来人们出行的最重要社会基础设施。我们已经饱受原来政府主导的行政垄断对出行市场的长期不良影响。今天,一场在资本主导下,赤裸裸的瓜分全球市场的垄断行为,可能更值得人们警惕。共享经济是互联网经济迄今最美好的礼物之一。在赤裸裸图谋垄断的,曾经共享经济美好的愿景一下子黯然失色。告诉我们,没有良好的制约和治理机制,互联网领域从最美好到最邪恶的,也可能只在一念之间。

滴滴Uber合并同样是全球互联网竞争的巨大倒退。首当其冲,是之前全球范围和滴滴一同组建的“反Uber联盟”。随着滴滴临场叛变,联盟面临瓦解,全球竞争格局一夜生变。使得原本与Uber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其他竞争对手,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可能也是决定Uber忍痛割肉的重要回报考量。随着Uber估值节节高升,还没有IPO的Uber背负的百亿美元级融资,已然成为其越来越不堪重负的包袱。Uber要尽快完成上市,就必须加快利润变现。而竞争压力的降低,才是可以放手谋取利润的关键所在。Uber从全球大局角度出发,以“牺牲”中国市场为代价,纯粹从商业利益角度看,显然是一举两得的一笔好买卖。

从双方交易后披露的有限信息来看,交易之后,滴滴并不是只是固守中国市场,而争取了一定的国际化空间。毕竟,今后双方是一家人,全球市场再也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共谋关系。剩下的主要是根据双方的优势,如何划分领地、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根据滴滴的声明,明确划归滴滴的领地包括“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欧洲、俄罗斯等地”。上述声明之外的领地应该主要划归Uber。初步可以判断,滴滴将放弃美国和印度这两个全球除中国之外的第二、第三大市场。当然,滴滴可以在美国硅谷保留研发中心。这样一来,期望滴滴大刀阔斧走向全球的人们只能大失所望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全球化的进程又一次遭遇重挫。

Uber和滴滴决定放弃竞争,我们旁观者无法用脚投票。那么,接下来还有什么可以期待的?我们最热切地期望,哪里跌倒哪里爬起,这起并购案不但不会因为两家公司向竞争投降,而真正消灭市场的竞争。相反,不但易到、神州等原来的竞争对手奋起直追,更激励新的创业者风起云涌。能够激起中国网络约车的新一轮竞争浪潮,长江后浪推前浪,将不思进取的前浪拍死在沙滩上。那也算失而复得。还有,商务部这一次能够顺应民意,站在中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格局高度,果断叫停双方的合并。让双方继续在中国乃至全球只能重新竞争和拼杀。最最不济的,就是必须加以条件和约束,让双方放弃划江而治、瓜分全球市场的赤裸裸做法。当然,人家都已经结婚成为一家子人了,利益高度捆绑。白纸黑字的约束,根本抵不上每天的“枕头风”,彼此真正的竞争已然不可能。

总之,无论从中国、美国还是全球互联网产业看,还是从消费者和共享经济看,从竞争、创新和全球化看,滴滴与Uber的这起购并,本质上都是一次逃跑,一次放弃,一次退步。卡兰尼克跑了,既有滴滴竞争的功劳,也有我们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的大功劳。但是,这绝不是中国互联网应该庆贺的胜利。滴滴也不会因此成为最终的赢家。这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共输的故事,而为此买单的,还有我们每一个网络约车的司机,我们中国的每一个消费者,还有全球更多的人们。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在互联网反垄断方面没有作为,一直饱受诟病。现在,一个历史性的表现机会摆在了商务部面前!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