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研判:协同博弈,应对中美高科技大考
2019-06-14 15:18:02
  • 0
  • 2
  • 16
  • 0
三年前写的文章,那时候根本还没有特朗普的事情。但是,三年前对最坏可能性的研判终于还是完完全全发生了。起码可以说明一点,特朗普并不是封杀华为事件的根本原因。没有特朗普,这个情况今天依然可能发生。文章中分析的问题和对策放在现在写也可以一字不改。我期望的企业-产业-政府共同联手,协同博弈的局面依然没有发生,当然惨痛代价后,我们的确在学习中有所长进。但是,我们更应该对这场科技大考展开更深入的思考。文章摘要一:解开这个悬念,结局无非三种可能:最好的结果是最终平安无事,虚惊一场。但是,这不符合美国一贯的策略预设,虽可乐观其成,但也不能幻想。第二种可能是挑一些把柄,做一些惩戒,算是杀鸡儆猴,大事化小。以华为一贯逆来顺受的好态度,以及华为本身行为的严谨,避免更坏的结果,也算相安无事。而第三种是最坏的结局,就是美国政府以此为理由,要求美国企业停止供应华为关键零部件和技术,致使华为设备和手机业务遭受重创。毕竟,在美国依然绝对掌控核心技术,以及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今天,理由和出招都不难。但是,无论对华为还是中国,这可能都是牺牲不起的,对美国而言也是赢不起的。可以说,中美高科技领域面临一场大考。这不仅仅是对保护主义日盛的美国政府的重要考量,也是对中国政府应对智慧和能力的全新考验,更是对中美乃至全球高科技领域相互公平竞争和开放准入的全局性挑战。摘要二:原本以为,不进入美国市场,华为就可以高枕无忧。这个想法显然太天真!华为的规模已经达到影响到产业、社会和国家诸多层面。华为的崛起,只要动摇和危及美国垄断性的网络空间霸权,它一定会想办法给予狙击。如今,中兴事件还悬而未决,美国已经迫不及待准备对华为下手。在全球高科技供应链一体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把持着主要的核心技术环节。通过把控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依然严重依赖美国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中国企业,退无可退,躲无可躲,唯有积极迎上去。但是,这场博弈远远超越了中美之间简单的政治博弈、外交斡旋或者市场竞争。这场需要超高智慧的复杂而多层次的博弈,是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新考验。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新战场,我们的国家力量无疑应当给予我们乐观的期待。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2016年第6期

一华为调查触及深层矛盾

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豪情展望,将华为2020年收入目标确定为1万亿人民币,余音在耳之际,美国政府就出手了。这一次,照例是让美国媒体放风,《纽约时报》实时抛出重磅炸弹:继3月份美国政府对中兴重手处罚之后,开始瞄准华为。虽然目前还是行政传唤,但是,这则消息依然引发震动。华为作为中国高科技的旗帜,最讲究法律和国际规范,有着最严格的流程和制度,卷入各种国际争端时候最低调和克制,但还是无法逃避地被卷到了风头浪尖。

解开这个悬念,结局无非三种可能:最好的结果是最终平安无事,虚惊一场。但是,这不符合美国一贯的策略预设,虽可乐观其成,但也不能幻想。第二种可能是挑一些把柄,做一些惩戒,算是杀鸡儆猴,大事化小。以华为一贯逆来顺受的好态度,以及华为本身行为的严谨,避免更坏的结果,也算相安无事。而第三种是最坏的结局,就是美国政府以此为理由,要求美国企业停止供应华为关键零部件和技术,致使华为设备和手机业务遭受重创。毕竟,在美国依然绝对掌控核心技术,以及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今天,理由和出招都不难。但是,无论对华为还是中国,这可能都是牺牲不起的,对美国而言也是赢不起的。可以说,中美高科技领域面临一场大考。这不仅仅是对保护主义日盛的美国政府的重要考量,也是对中国政府应对智慧和能力的全新考验,更是对中美乃至全球高科技领域相互公平竞争和开放准入的全局性挑战。

这当然不是华为第一场大考。2003年,思科以专利为武器率先展开对华为狙击,结果是华为不战而胜,越来越强大。到今天,不但华为的整体收入全面超过思科,而且华为光是技术研发人员就超过思科全部的员工数量,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性价比,华为已经取得压倒性的优势。2012年,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表调查报告,认定华为、中兴涉嫌侵犯“美国国家安全”,实质性地将华为拒之门外。但是,这依然难以有效狙击华为全球市场的节节胜利。最富有意味的是,2000年曾经登上全球市值第一的思科,在华为的竞争压力下,作为原本全球范围所向披靡的高科技巨头,退守到依靠美国非市场化的保护政策,硬生生将这个全球化巨头重新打回成为一个美国本土公司——北美收入占比已经超过60%,而苹果、IBM、谷歌等大多数美国高科技巨头最大的收入来源都是美国之外,只有思科形成了非常罕见的倒挂现象。也就是说,在通信基础设备领域,思科已经无法通过公平竞争维护其固有的霸主地位。如今,即便华为基本放弃美国的核心市场,美国政府也不甘罢休。过去企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华为没有悬念地取得了胜利。但是,今天以一家企业力量去抵挡美国政府,就是一场完全不对称的战斗。如果没有强大的产业力量为背景,没有幕后国家力量的战略支撑和依靠,华为的未来将会凶多吉少。但是,作为中国领军的企业,华为最担心的还是,政府需要表现高超的智慧,而不是帮倒忙,这只能让企业的处境更加糟糕。可以说,网络时代,中美更高层次的博弈,不在军事,更高智慧的较量,不在南海,而就在两国高科技产业之间的巅峰对决。今天,华为、中兴遭遇的这些洗礼,都只是开端而已。

面对非难,低调地息事宁人,也许是企业不愿却不得不为之的局面,对于华为尤其如此。可是,鸵鸟政策显然不是长久解决问题的办法。原本以为,不进入美国市场,华为就可以高枕无忧。这个想法显然太天真!华为的规模已经达到影响到产业、社会和国家诸多层面。华为的崛起,只要动摇和危及美国垄断性的网络空间霸权,它一定会想办法给予狙击。如今,中兴事件还悬而未决,美国已经迫不及待准备对华为下手。在全球高科技供应链一体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把持着主要的核心技术环节。通过把控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依然严重依赖美国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中国企业,退无可退,躲无可躲,唯有积极迎上去。但是,这场博弈远远超越了中美之间简单的政治博弈、外交斡旋或者市场竞争。这场需要超高智慧的复杂而多层次的博弈,是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新考验。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新战场,我们的国家力量无疑应当给予我们乐观的期待。

二中美科技博弈事涉五层关联

重新回顾中兴事件,其内在逻辑是一样的。事件对中兴造成的重创,源于我们未能形成多层次的协同博弈能力。过去,技术实力非常硬气的华为秉承一个原则:华为就是一个企业,遭遇的各种问题都可以用商业的方式妥善解决。但是,事实上,华为遭遇的很多问题,绝对不是单纯的市场问题,也不是单一企业的商务问题。而是一个交织着政治、安全和国家战略的综合性问题。只依靠一个企业的力量,不可能真正简单化解。显然,问题是多层次的。

首先,当然是企业层面,全球化过程中如何规范和有效防范与化解风险,将是每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基本考验,如何尽可能少付昂贵的学费,需要企业综合提升自己的海外战略能力,制度和政策研究能力,以及应对能力。尽管这方面华为已经做到极致,但是,在国与国之间,企业就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状态。

第二,是产业层面,过去,置身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国企业,一般习惯于单打独斗。但是,当我们挺进高科技产业链的高端,就必须考虑走出去如何能够抱团,改变一盘散沙,相互内耗的局面,打造出能够与各国政府更积极、有效的产业联合体,变得至关重要。这方面,我们必须向美国企业学习,美国企业在中国遇到政策问题,不是单个企业自身,而是行业协会与组织成为与中美两国政府游说和公关的主要力量。

第三,当然是国与国之间在产业层面的博弈能力,尤其是在产业链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掌控核心技术,但是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中国市场的份量以及中国生产制造的独特优势。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对等博弈的能力,无疑是中国企业最有力的“核保护伞”。

第四,当然是政府的博弈能力。缺乏强大的政府支撑,一个国家的企业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美国政府始终将美国企业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美国政府经常扮演了非常活跃而积极的角色。有这个靠山,美国企业始终在中国获得了非常有利的位势。而今天,到中国企业开始大刀阔斧走出去,尤其是走向美国,政府如何成为企业可信赖的依靠,无疑是必不可少的能力。高科技企业在国与国的博弈中,无疑占据了极为关键的角色。政府能够始终以维护企业的利益为己任,而不是简单、轻易地牺牲自己企业利益,这是最基本的期待和要求。

第五,还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媒体之间,如何发挥联动和协同的作用。利益才是根本原因。美国政府针对中国企业的狙击,基本上来源于有着最直接利益相关的美国企业的推动和游说。政府出招大多借助美国强势媒体的发声和造势,从一开始就让你在舆论上置于严重的劣势。企业、媒体和政府形成了一个配合默契,相互协同,借力打牛,以此一举获得全局性的胜利。我们如果没有在策略上具备同等博弈的能力,显然不可能取得这场不对称战争的胜利。即使躲过了这一次,还会有下一次。打造中国外交、政策、产业和舆论等一体化、立体式的博弈能力,为中国企业全球化保驾护航,已经刻不容缓。

三丢掉幻想直面最新挑战

这一次,华为的挑战无疑是非常严峻的,必须丢掉幻想。但是,这种挑战不仅仅针对华为,真正挑战的是全球高科技领域公平竞争的原则和环境。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的美国企业,这些年经常抱怨中国的新政策和制度。那么,我们必须说,华为在美国的遭遇,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人察看美国是否开放、公平的最重要标志,这个风向标将始终高高挂在我们的前方,时刻提示和警示着。这不但因为华为是中国高科技的旗帜,也不仅因为华为在美国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最为典型,更因为华为作为全球网络基础设备最重要的供应商。华为的遭遇,将直接影响到全球互联网各个层次的竞争环境和规则的整体走势。所以,这次针对华为的发难,美国政府可能一时获得了重大胜利,个别美国企业暂时获得了重大利益。但是,最终更大的高昂代价可能需要大家共同付出。而中美两国作为领衔全球高科技的“双子星”,一定会成为首当其冲的最大受损者。

所以,华为的这场考试,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大考,更是中美高科技产业界共同的考试。只有坚守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才有真正的胜利者和最后的赢家。守护住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中美科技战美国观察”系列推荐

华为做操作系统如何才能出奇制胜?

高科技行业反垄断,会否终结赢者通吃的时代?

任正非——中国第一个世界级高科技企业家

全球高科技的“去A化”浪潮

商务部清单制度标志着中国积极防御战略成型

中美科技战,中美行业协会和组织该做什么?

如何看待IEEE事件?我们怎么办?

方兴东:AI治理,中国该如何积极有为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