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10年中美网络治理的内在冲突与走势研判的10个基本观点
2016-08-22 15:42:54
  • 0
  • 2
  • 9
  • 0

本文为作者于2016年8月21日在“2016IPP国际会议:当代世界的秩序与治理”会议上的演讲《下一10年中美网络治理的内在冲突与走势研判》节选。

图为作者(二排左四)参加国际会议

1.全球网络空间中美两强主导(G20),目前没有第三极。互联网技术、应用和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依然是下一个10年全球互联网浪潮的核心驱动力。目前中美两国占据主要网络平台和企业市场价值的大约80%分量。双方的合作和冲突进程直接决定全球网络空间秩序;

2.下一个10年的下一个30亿网民将进一步改变中美力量对比,重塑网络空间格局:2014年底全球网民第一个30亿,中美网络空间综合实力大致1:2。下一个30亿网民,只要战略得当,中美实力有望进一步趋向平衡,甚至实现逆转;

3.中美两国各有所长:美国依然掌控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和核心的全球超级网络平台;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网民群体,尤其拥有最先进和活跃的网民群体,是全球大规模同时在线新应用、新模式的量大试验场。

4.中国后来居上的前提:1.与美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竞合关系;2.把握下一个30亿网民机遇,大刀阔斧全球化市场;3.引领全球大规模同时在线的应用与模式创新;4.全球网络治理方面提供更符合互联网精神和趋势的最佳实践、价值观和理念;5.提前布局印度互联网崛起;

5.中国面临的挑战:1.2014年之后中国互联网开始不进则退;2.封闭式的消极防御思想与开放式的积极防御思想形成更激烈的博弈。

图为全球网民中,发达国家网民与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

6.中美最大的风险(悲观角度):1.互联网分裂:中美内容层(社会和经济)治理冲突加剧,产业层面进一步走向分裂,最终导致技术层面分裂;2.中国互联网全球化受阻,错失下一个30亿网民的历史性机遇,与全球市场的进一步割裂;3.封闭式的消极防御思想进一步强化主导战略和政策;

7.与美国倡导的“去政府中心化”的多利益相关方模式相比,中国互联网20多年形成的“政府去中心化”的九龙治水治理模式,本质上异曲同工,而且两种模式各有所长,优势互补、走向融合才是未来之路。

8.中国20多年网络治理主导机构的演变:联席办-国务院信息办-工信部-外宣办新闻办-网信办-(政法委),依然没有最终形成符合互联网特性和趋势,面向未来的相对稳定的网络治理主导机构,难以消除不确定性造成的治理问题和治理困境;

9.未来3-5年中美网络治理尤其是网络安全方面依然冲突不断,很难乐观:1.双方关切点错位(中国意识形态(内容与舆情主导)),美国关注网络安全(准军事和国际关系主导);2.机构和机制不顺畅(依然弯路);3.知识体系不足;

图为中美两国网站流量与数量对比

10.中美如何共赢?1.放眼本国市场之外的全球视野,优势互补联手推动互联网全球化,助推下一个30亿网民;2.走在全球网络治理规则和机制之前,中美两国能够在网络治理方面形成多层次的对话沟通机制,达成更多共识与合作;3.自下而上的力量进一步崛起(产业界、学术界、智库和网民群体等),成为主导性力量。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