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东:美国打压变本加厉,中企如何应对
2020-11-05 09:55:29
  • 0
  • 11
  • 7
  • 0

首发2020年11月05日《环球时报》

据美媒日前报道,美国政府正在说服发展中国家不使用中国电信设备,并称要为使用华盛顿认为“更安全”的替代选择提供经济援助。此举标志着美国对中国高科技的封堵,开始从过去的欧洲以及其他主要盟友扩大到更多国家和地区。

美国变本加厉遏制中国科技崛起

从狙击中兴、华为再到霸凌抖音、大疆等,美国政府遏制中国高科技崛起的战略布局已经全面展现。

尤其以断供华为芯片为代表,美商务部俨然把自己升级成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商务部”,美国务院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全球高科技行业的“国务院”。所谓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也要由它们说了算,美方傲慢地想用政治的胳膊扭动市场的大腿。虽然一年多的封杀没让华为求饶,更没让华为休克死亡。但就目前情况看,美国政府这场政治强力干预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游戏,不会简单鸣金收兵,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继续变本加厉。

美国发动科技战的本质,世人也看得更清楚了。无论“国家安全”的大棒还是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借口,美国政府的理由都是莫须有的,实质都是不择手段地维护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垄断性霸权地位,维护美国继续监控其他国家的独家能力。任何听从美国政府的国家都将付出政治干预市场、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进而影响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深远代价。但我们也不能低估美国政府干预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破坏力,美国政府“胡萝卜加大棒”的野蛮干预,对中国企业正常业务的冲击毋庸置疑,甚至可能长期持久。

当然,我们更不要低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中美科技战打到今天,中企应该已有一些全新的认知:

首先,华为的遭遇不会是个案。每个拥抱全球化、希望实现技术引领的中国企业甚至其他国家企业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华为。因此必须放弃幻想,不要心存侥幸,更不要有隔岸观火的心态。

其次,相关企业面对的将是一个全球最强大也最霸道的政府,不同于它们一贯熟悉的市场竞争,市场规则不顶用了。也不同于一般的法律问题,法律在政治面前失灵。在不讲理的美国政府面前,再强大的企业都是弱势群体。

第三,要把这种政治障碍视为中企参与全球化必要的洗礼。有史以来的全球化都没有平平坦坦的道路,也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中企只能直面这些“必要”的困难和代价,唯有将其变为激励和动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大创新力度,将政治因素的影响纳入未来全球化之路的必要考量范围。

形势变化暴露中企全球化的软肋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形势的变化也暴露出中国企业全球化路上的一个软肋:单打独斗。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企走出去基本都是依靠自己开辟出一条几乎从没前人走过的路,孤军深入。一旦遭遇重大政治胁迫,大多时候也只能自力更生,独自抵挡。

而纵观在华欧美企业,始终有各种商会、协会和行业组织活跃在产业、社会和政府之间,各国政府把本国企业在华利益当做重要工作重点。加上企业自身长期投入的公关队伍,构成了相对完善的企业、产业、行业组织和政府等相互交织的系统,构建了对企业海外业务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将很多困难和问题解决在日常之中。

这是一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化时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中国企业长期缺失甚至缺乏基本意识的短板。在一般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需依靠自身实力谋取利润最大化就行,企业的外部性并不是很重要。但在复杂的全球化环境下,企业置身在一个更加政治化的环境中,需要真正重视外部性的重要性。比如遭遇类似华为这样的政治胁迫,就明显超出企业自身能力的边界,仅靠企业自身力量难免捉襟见肘。

构建全球化“新基建”刻不容缓

事实上,我们已经意识到要从国家体系构建方面保障海外发展利益的重要性,其中也包括保障出海中企的利益。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企业之间要携手构建支撑系统,形成共建共享的公共产品。真正的抱团需要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行业基础设施,将社会性和公共性的事务作为必要的工作内容。

表面上看美方每次都是针对具体单个企业,但实际损害的却是基本市场秩序,破坏整个市场环境,是以整个产业的损失为代价的。作为竞争对手,隔岸观火甚至幸灾乐祸是很短视狭隘的。任何企业受到不公平的冲击和破坏,都应被视为大家共同的遭遇,伤害的是大家共同的利益,都需发挥行业协会和组织等共同力量去协调甚至抗争。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做得一直不够。相比之下,欧美企业是真正的优等生。这种保障机制功夫在日常,力量在常态。尽快打造企业、行业组织、社会机构和政府等相互协同的唇齿相依的生态和系统,可以说是美国政府给我们上的这堂“课”最关键的启示。只有这样,如此高昂的学费才值得。

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全球化必须具备新的思维,必须亡羊补牢,齐心展开全球化道路的“新基建”,构建立足长远维护企业和产业利益的“新型基础设施”。这个“新基建”工作既是弥补“赤字”,也是不可回避。这一次,中企的自强要从行业团结开始,彻底改变过去封闭的意识。全球化从来风高浪急,企业需要强大的竞争力,还需强大的外部基础设施,只有双管齐下才能避免像一只只麋鹿一样被美国政府轻易“围猎”。

今天全球化道路出现了新的情况,但比起半个世纪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因为科技的发展,因为中国实力的提升,因为互联网的全球普及,全球化的道路其实还是平坦了很多。但对我们自身短板的弥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作者是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OHI】发起人、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

互联网口述历史

“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是由专业研究机构——互联网实验室,组织业界知名专家,对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各个时期和各个关键节点的核心人物进行访谈,对这些人物的口述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研究提炼,以全方位展示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人物涉及创业与商业,政府、安全与法律等相关领域,社会、思想与文化等层面。该项目把这些亲历者的口述内容作为我国互联网历史的原始素材,展示了互联网波澜壮阔的完整画卷

全球访谈影响互联网最关键的500个人物

总结第一个50年

面向下一个50年

期待你的大力支持!

电话:18510750649

想看更多互联网英雄们的精彩故事吗?

想跟更多小伙伴一起讨论那些互联网的往事和趣事吗?

快来加微信:18510750649

来跟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集合吧~

请关注公众号

↓↓↓

关注互联网口述历史(O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加入我们一起探讨历史,展望未来!!!

↓↓↓

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相关推荐:

【OHI访谈手记】斯蒂芬·沃尔夫:将互联网推向世界

【OHI访谈手记】第四次访谈华人互联网先驱郭法琨

【OHI访谈手记】SeveroOrnstein:三大传奇机构的见证者和关键人物

【OHI访谈】曾经他是把@带回家的中国互联网领路人,如今的著名投资人

【OHI访谈手记】从智利开始,打开拉丁美洲互联网的窗口

【OHI访谈手记】一位引领印度最大邦的互联网之父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