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AMD创始人
2021-12-14 15:26:52
  • 0
  • 0
  • 0
  • 0

发布于1999年9月22日


  他是硅谷最独特的风景

  98年4月,硅谷突然刮起一股风:说AMD的老板杰里-桑德斯准备将AMD卖给IBM,自己从此洗手不干,告 老还乡。谣言有鼻子有眼,很快传遍世界各地。

  人们似乎很欢迎这个谣言,一直下滑的AMD的股票还因此往上翘了几翘。硅谷以批评见长的杂志《Upside》 幸灾乐祸地连发数文,要送走桑德斯,对他长期以来的劣迹作了一番总结,最后还假惺惺地说:“杰里,我们会想你的。”

  但是61岁的桑德斯马上站出来辟了谣,这位AMD的创始人,已在CEO的席位上坐了整整30年。他并没有养老 的打算,如果有人将半导体业称为“掘金业”,那么桑德斯一定是最老牌的掘金人了。虽然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被英特尔压得 喘不过气来,掘到的也尽是沙土,但桑德斯仍不服输。这位从仙童公司市场部出来的家伙,与当年的同事和朋友开办的公司- 英特尔及国民半导体展开了三十年的竞争。当年的老对手如戈登-摩尔、安迪-格罗夫都已退下席位,撤出战场,但头发雪白 的桑德斯还是老当益壮,有一股“不尝胜果死不休”的气概。

  桑德斯绝对是硅谷的一道风景。他在硅谷历史中所占的篇幅不会少于格罗夫。这不仅仅是因为AMD,而是他放荡不 羁、挥金如土的独特个性。无论是HP的创始人,还是仙童的后裔们,如诺里斯、摩尔、格罗夫、斯波克等,都崇尚勤俭、朴 素,但却偏偏出了桑德斯这一个异类活宝。这位来自好莱坞的浪荡子,一下子就把硅谷当作生财之地,开着黑色卡迪拉克,留 着长发,有幢豪华别墅,甚至还穿出一条臭名昭著的“粉红色裤子”。据说,他还穿着这条裤子走遍了IBM各个角落。他厌 恶矜持克制,厌恶成功的装饰,着迷于成功,赤裸裸地将其实利主义公诸于众。凡是商人应具有的气派,哪怕是不合适宜的陈 腐言行或场面,他都感到满意。

  这一切给早年硅谷的严肃风格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变化。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狂妄、智慧和恰如其分的疯狂,早早就 成了硅谷的大名人。那时格罗夫等还默默无名。《Upside》说桑德斯的浮华作派在硅谷显得十分怪异。而今天,倒是谦 逊、节俭的公司显得不太正常,桑德斯带来的一切倒成了主流。这无异于说,是桑德斯败坏了硅谷的风气。《Upside》 还说:“但愿这次最新的退休传闻是真的。”

  屡败屡战的斗士

  桑德斯渴望发财,并直言“我崇尚金钱”。他说:“我干这一行就是为了赚大钱,过得快活,何乐而不为呢?”三十 年来,他始终没能登上成功的颠峰,但也从来没有被失败和挫折压倒过。甚至在80年初期,半导体业进入萧条期时,AMD 反而兴旺发达,一度盖过了英特尔。三家仙童公司的后代可谓风格迥异:国民半导体精明而实际,英特尔讲究团体智慧,而A MD既不属于任何一种,也不是它们的中间产物,更不同于HP。AMD就象桑德斯本人一样,性情不定,股票大起大落,毫 无定数。

  硅谷的公关领袖麦金纳说:“在所有硅谷伟人中,杰里-桑德斯大概是最才华横溢的,但也是最不可靠的。”要透视 桑德斯独特个性必须追溯到他的童年。

  与大多数硅谷的创建者相比,桑德斯童年的艰难历程是独一无二的。他于1936年9月12日出生于芝加哥南温切 斯特街的一间小屋里,那是他祖父的房子,在这儿他一直住到上大学。

  桑德斯出生时,母亲才15岁。父亲是交通路灯修理工,很少回家。行为无节制,经常狂饮,取闹作乐。不到五岁, 父母就离异,有一段时间他随母亲生活,他们不断搬家,总是住在灰暗的低租金公寓里,后无家可归的他被祖父母收养,而他 的外祖母收养了他的弟弟。上学后,他成绩出众,常常卷入打架斗殴。他比同学年纪小,体力弱。“我经常卷入争斗,是因为 我经常失败”。

  这一个性,在当了企业家后被桑德斯表现得更淋漓尽至,为打好架,上中学时,他开始练举重。这时他喜欢上集邮, 并在15岁时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冒险:为集邮者提供邮票。中学毕业后桑德斯考入伊利诺斯大学,攻读工程学。这位聪明的年 轻人曾逃了两年学,因此21岁才从大学毕业,这是他人生最空虚的时光。

  有一次,他和同伴吉姆参加晚会,有人与吉姆打架,他打抱不平。结果吉姆自己跑了,把他最忠实的朋友留在那儿。 桑德斯几乎被打死,下巴、脑壳和肋骨受到挫伤,面部被罐头刀划破。那帮家伙还把他抛入一个金属制的垃圾箱里。幸好一位 邻居将他投进车尾行李箱,送到了医院。他得救了,但鼻子变形,前额取了块骨头修补上去。

  与许多穷孩子一样,桑德斯有自己的人生之梦:“我想成为演员,赚许多钱,还有许多漂亮女人。”但是他的歪鼻子 使他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他在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当一名空调系统设计师。仅仅工作几年他便发现,如想配备 一辆小汽车,拿到丰厚的薪金,并建立一个个人帐户,那现在的工作就不对路。他认为推销比工程师赚钱要快,于是又去摩托 罗拉当销售经理。结果发现自己是一等一的推销高手,很被挖进了仙童公司。

  忠诚并没有好报

  桑德斯步步高升,收入大增。但是他有永恒的天赋--生活入不敷出。他的生活水平就好象他赚了两倍于实际上挣的 钱。他的物质享受和生活情调,与其说是象个电子业的大老板,倒不如说是电影界的大明星。而到了六十年代末期,仙童开始 摇摇领坠,他的处境也越发艰难。因此每当谈起这段生活,他的声调总会越来越高,越来越气愤。

  仙童人才纷纷外流,但担任付总经理的桑德斯还不想走,他的部下也很稳定,但是这种忠诚并没有好报。不久霍根博 士接管了仙童,桑德斯作为异已分子落了个被人解雇的耻辱。“到了这个时候,一个为公司辛勤工作了5年的受人爱戴的人, 如今成了障碍,不再是‘宝’了。”后来,霍根对桑德斯说,这个解雇是一个错误。突然的解雇使他一下子论为贱民,4个月 的大手大脚就把一年4.5万美元的工资花费殆尽,两个孩子嗷嗷待哺,昂贵的房租要付。老朋友突然不认识我了。我的自尊 心被人践踏了,我也仔细考虑过自杀。后来桑德斯雇佣了许多被仙童解雇的人:“我再不去估价他的诚实,我主要让他们别害 怕,我知道害怕的滋味。”

  一天与桑德斯遭遇相似的约翰-凯里找上门来,睡在桑德斯的沙发上,两人花了几天时间草拟了创建新公司的计划。 最后,AMD于1969年成立了。当时有8个人。桑德斯是总裁。他说“噢,我们得有一名推销员”。大家说:“你就是呀 。”于是桑德斯身兼两职。

  桑德斯去筹集资金,才发现他的泼辣劲和声望毫无用处。“诺伊斯总是说英特尔只花了5分钟就筹集了500万美元 ,而我花了500万分钟只筹集了5万美元。这简直是残忍,但我坚持不懈。”

  游说投资者的征途中,第一站就是阿瑟-罗克,此公一下子就给英特尔提供了230万美元的引业资金。桑德斯为这 位财神爷准备了70页厚的计划书。但罗克只是说:“太迟了。”桑德斯还苦苦劝说。罗克就说,在他过去进行的所有投资者 ,那几次赔钱的项目都是由推销人员经管的。

  为AMD付出一切

  桑德斯一生都缺乏幸运之神的青睐。他不象诺宣斯创办英特尔时有大量资金,也不象斯波克去了一家早已建立的公司 。他建立AMD时几乎是白手起家。公司的起飞完全归功于桑德斯的坚韧和才能。后来终于有了一个投资班子,但还不够创业 资本150万美元。他的朋友为此出了力,连鲍勃-诺伊斯也成为AMD的创业投资者之一。1969年6月20日下午5点 钟截止,必须凑齐这笔最低限度的预定款额。下午4点30分,已有总额为148万美元,他们反复计算,结果总数还是那么 多。在随后的20分钟内,三个人还有两位投资顾问,都默不做声地坐着,你瞪我,我瞪你,气氛令人窒息。正在灰心丧气, 4点55分,一个邮递员拿着信封进来,里面是25000美元的支票。真正天无绝人之路,离截止时刻还差5分钟,比最低 限额还多5000美元,AMD公司正式营业。这些信任他的人不用后悔。十多年后,他们就有了2000%的回报。当AM D的股票在纽约上市时,公司员工已达2万人,年收已愈4亿美元。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推销和销售。公司还推出一则臭名昭 著的广告,是一动画片:将AMD当作硅谷的中心;英特尔和国民半导体只能靠边站,而前方是由枯枝支撑的公司,自然是暗 指仙童。这一点桑德斯永远怀恨在心。很远处,才隐约屹立着摩托罗拉和德州仪器。

  AMD有一点个人崇拜的氛围,所有的光环都集中到桑德斯身上。在八个创始人中,有七个人每人各持76500股 ,而桑德斯鉴于老资格地位得了102000股。但在1972年6月,公司又另外赠给他48000股的购买特权。而这纯 粹是桑德斯在操纵,他的合作伙伴们则认为他已经开始有了一种倾向,即厚着脸皮为自己攫取最大的馅饼。

  愤怒的中年人

  1973年1月,桑德斯着手精心制订一份新契约,内容涉及他在AMD公司供职的规定。这些条款都十分过分,为 使其新的雇佣契约能在董事会通过,桑德斯又一次耍弄权术,甚至不惜摊牌,但是他凭借着那种厚脸皮照样干的本事又一次获 得成功。这位AMD董事长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的活动范围应超过其力所能及的限度。”但绝不会有人完全照此格言生 活。

  由于童年的艰辛和对下层人的尊重,他大大简化了公司结构,最高层与普通员工之间没多少中间环节。每年,他都将 公司雇员全体拉到旧金山,一处气氛幽雅的饭店,举办盛大的圣诞聚会。这些措施都极大地鼓舞了员工的土气。

  桑德斯成功了。虽然从一开始他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以实现他的硅谷梦。这位有最灵活头脑,最优秀、最机智的公开 场合演说家,驾着卡迪拉克敞蓬汽车,蓄一把胡须的小旺子,也成了媒体注意的中心。但是成功是用巨大的代价换来的。桑德 斯可能是硅谷放荡不羁的急流中历经磨难最多的人。为了AMD,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妻子和他自身的东西。

  他最好的朋友艾德-图尼,AMD的创建人之一。在1974年向他要求更多的报酬,而桑德斯拒绝了。图尼一气之 下写下辞职书,而桑德斯居然收下了。友谊也结束了。

  桑德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过去是一位愤怒的年轻人,现在是一位愤怒的中年人,我追求完美,这世界不完美, 我要改善这个世界。”他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的婚姻,坚持了15年后也崩溃了。1981年夏闹离婚到1983年夏法院判决 下来,他几乎被彻底压垮成为一具僵尸。“我第一年想维持婚姻,是因为我不能承认失败。15年后,我仍认为我的婚姻是一 次失败。但婚姻对我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契约,我不想破坏契约,我也不喜欢它来破坏我。”当时,他们已有了个女儿。

  由于婚姻破裂,他的感情和经济同时被压垮。他的私人财产被分割去一半,减少到大约1200万美元,只够硅谷富 豪标准的一个零头,只够维持他的生活方式。他的妻子还分走了他在AMD股权的一半。

  最后还是AMD安抚了他的伤痛。至今一提及婚姻,桑德斯还会泪流满面。

  胜利总是那么远

  有一个AMD的广为人知的著名电视广告, 海上有一个青年, 身着商人服装, 特别象桑德斯, 两脚分开站在 冲浪板上, 周围还有一群青年人。一片海浪涌来,只有这位青年看准了,弓起身子,成功地冲出这朵螺旋状的浪花。此时, 简单而吸引人的广告语是:“AMD Catch the Wave (AMD公司,赶上浪潮)。” 在七十年代, 桑 德斯创下了企业界的奇迹, 这和李-艾科卡在克莱斯勒公司创下的奇迹同样辉煌。当AMD公司还是一家为其他公司生产芯 片而获利的公司时, 桑德斯以他的独特魅力, 狂妄自大, 聪明才智和恰如其分的疯狂, 独自使AMD成为公众注目的 焦点。这个比现实生活中更具高大形象的桑德斯, 使AMD也显得比实际更高大。

  三位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同事按照他们各自不同的设计, 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国家半导体公司是精明而讲求实际的商 店风格, 英特尔公司是研究小组型的智囊团风格, AMD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可以概括为"个人崇拜", 始终围绕着 桑德斯, 在Sunnyvale 公司总部接待大厅里有一个桑德斯的半身像,在德克萨斯州奥士汀市(Austin)有 一条街道被命名为桑德斯路。

  1984年AMD的销售额达到了创记录的11亿美元, 这是AMD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同年,英特尔的销售额是 16亿美元, 桑德斯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AMD将在80年代末成为集成电路的美国冠军, 超过国家半导体, 超 过英特尔, 超过德州仪器, 超过Motorola。”这个目标看起来好像并不遥远, 但这时美国半导体工业面临了巨 大的危机, AMD也进入了艰难发展的阶段。

  日本厂商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打入存储器市场, 由于有政府投资和财团支持等优势, 日本厂商极大地威胁着美国 半导体公司。英特尔断然放弃了存储器业务,将全部力量转移到微处理器, 成功开发出386处理器, 这成了英特尔再次 腾飞的里程碑。AMD从此被英特尔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1989年,桑德斯将整个公司转移到新的市场,比英特尔晚了好几年。1991年,AMD推出了它的386处理 器AM386, 打破了英特尔公司在PC微处理器上的垄断地位。AMD 一直宣称英特尔公司破坏了两者在80年代中期 达成的技术交换协议。1992年,法庭裁定英特尔公司在合同执行上确有一些不当行为,但AMD还是成为自己短视的牺牲 品。因为AMD也没有按照合同生产芯片交换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技术,最后英特尔和AMD在1995年达成了庭外和解。

  1994年,AMD企图对英特尔奔腾处理器的挑战遭到重大失败。公司最大的失误是1994年微处理器技术论坛 年会过早地展示K5处理器,AMD的官员夸耀K5将比英特尔的奔腾处理器性能提高30%,但是这是使用仿真芯片比较得 出的结果,实际的芯片还没有一片生产出来,等到AMD公司发现无法如期生产出来时,公司的公关部门遇到了大麻烦。

  K5处理器的计划未能成功。1995年,AMD收购了芯片设计公司Nextgen,并在1997年4月推出了 K6处理器。国际数据公司的半导体分析专家凯利-亨利说:“这是AMD公司有史以来发布得最好、最及时、最具战略性的 产品。”

  AMD在过去已经错过了许多发展的大好机会,但无论如何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永不言败的推销之 王桑德斯将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带领AMD重振雄风。

  一匹孤独的狼

  对于失败,桑德斯的内心里有一种深深的恐惧,但是失败却总象幽灵似的,一生都与他纠缠不息,不认输的桑德斯不 得不一生都与失败搏斗。他轻浮而外露的性格,他浮夸的外表和卖弄,都无法掩饰其内心的脆弱和敏感。桑德斯背负了硅谷最 浓郁的悲剧色彩,因为他拥有不服输的坚韧。

  三十多年来,AMD在桑德斯领导下几经沉浮,以其出色市场销售能力把AMD从一个办公室设在卧室里的小公司发 展成为销售额超过20多亿美元国际大公司,和同为仙童后代的安迪-格鲁夫领导的英特尔公司,还有查尔斯-斯波克的国家 半导体公司相抗衡。1997年,AMD推出的K6处理器向英特尔的奔腾家族发起了最强大的挑战。1999年,更为先进 的K7出台,有可能第一次在性能上领先英特尔。但是不知何故,公司的亏损却在进一步扩大。

  如今的桑德斯该是愤怒的老年人了。但是老年的人要愤怒已力不从心。无论从成功还是从财富上来讲,桑德斯都没有 失败,但也从没有真正成功过。这方面他永远无法与乔布斯、拉里-爱里森、诺伊斯、休利特、帕卡德等相比。但在硅谷这本 丰厚的书籍中,桑德斯已经占据了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与他崇拜的英雄们已不相上下。

  人们盼望着杰里退休的那一天,但人们盼酸了脖子也没等到。好几次都传言他要下台了,公司也数次濒临灭亡,但杰 里还是那样有趣、平易近人。他说他跟公司的合同规定,他得一直任职到2003年,他没有提前离去的想法。尽管老了,他 还是相信自己是硅谷最优秀的推销大师。当然,如今的AMD中桑德斯的股份已稀之又稀。

  AMD作为其个人性格的外在体现的日子已永远结束了。桑德斯自己也好几次说要离开公司。“如果我能放弃我的妻 子,我也能放弃AMD。”这是一个诚实的回答,更是安慰自己内心的回答。在他内心深处,他还在做美国梦。作为争议的人 物,他说“我确信,我对待生活的方式,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痛苦。将来是不是会更多,我说不准。但我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 ”

  桑德斯,在计算机业中,永远是一匹孤独的狼。他的嚎叫仍在回荡,使我们不会感到这个产业过分的千篇一律。

《硅谷时代》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