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时期的软件英雄 在全球经济衰退和资本市场冷却的双重打击下,如日中天的IT业终于陷入寒冬。整个产业万马齐暗,诸多英雄黯然褪色。IT业仿佛进入了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格外压抑。《纽约时报》甚至以这样一个故事,来调侃硅谷失业的网络英雄:“他实在穷极无聊,竟然开始检查起自己的电话是不是坏了。电话当然没坏,只是距离上一次的铃声太久而已!”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新的亮点不断闪现,继续证明着IT业非凡的活力和特...
企业家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在这个观念多元化的时代,“企业家”这个词汇,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得到社会各个层次肯定的群体。但是,即使如此平白通俗的词汇,也经常被误读、误用和误解。 如今在中国,企业家这个概念往往被用在那些功成名就的大企业老板身上。是以财富的数量、企业的规模和名望的高低来衡量的。实际上,这是一个被误读的概念,更是被用错的理念。在企业家的大本营——美国,企业家主要的是用来代表那些开办中、小企业的...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狗熊。在互联网业,英雄到狗熊之间,是如此相近。“没有英雄,我们可以创造英雄”,这是IT业曾经最豪迈的信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创新技术外,那些纷纷涌现的英雄是产业最好的推动力。分不清是他们促成了互联网热潮,还是热潮成就了他们。如今,在整个产业陷入迷惘的时候,他们也渐渐从媒体隐去。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刻,甚至是拒绝英雄的时刻。现在,大家都是一肚子苦水没处倒。但是,看看国外互联网英...
互联网资本市场的萧条已是既成事实,受其影响,整个IT业也遭遇巨大的压力,进入了近十年来最严重的调整阶段。营收达不到预期、利润大幅下滑、库存大增、裁员、更换领导人……这些坏消息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利”,而逐渐成为整个IT业的普遍症状。无论是网络,还是软件、硬件行业,甚至是IT基础设施都面临严峻挑战。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恰恰在这些痛楚之下,产业的新陈代谢将急剧进行,整个IT业孕育新的巨变。旧的势力正在...
王峻涛是中国B2C的第一象征,他个人的成败与他对整个B2C行业的贡献相比,微不足道。但他的遭遇不仅仅是B2C惹的祸。因为现在,不仅仅是B2C,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承受着同样巨大的压力,投资者对再美妙的商业模式都已经毫无感觉。王峻涛的辞职证明了中国互联网资本市场全局性的萧条已经是既成事实。事情之后,有三点值得我们回味: 1、B2C融资上市之路的挫折并不说明B2C本身的失败。用B2C融资大规模发展并上市与把B2C作为业务的补充...
题记:历史悠久的咖啡屋与新兴的电脑网络一不小心撞个满怀,一段缠绵的都市之恋就此展开。但究竟是咖啡迷上了网络,还是网络迷上了咖啡,已不重要。关键的是,几年来在媒体上蔚为时尚的网络咖啡,到底是苦、还是甜? 一、咖啡飘香 金融家K·莫利有句机智之言:“进行投资时,想要的收益额,应该取决于他想吃得好,还是睡得好。"对于投身网络咖啡屋的商家来说,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他想不想喝得好。 1996年秋网络咖啡屋开始点缀...
一、众里寻她千百度 受国外资本市场的拖累,刚刚崛起的中国电子商务热潮遭遇沉重打击。B2C热潮迅速消退,仅有少数公司艰守阵地;B2B光环渐去,承受巨大的压力。无疑,电子商务的“高压时代”已经到来,任何与创新和创业有关的活动都将受到极大的抑制。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被寄予极高的厚望,但是极目远眺,却难以一觅真正成功的典范。中国电子商务步入前所未有的迷茫。这个曾经活力无限的新兴产业,笼罩在极度的压抑之中。 但是互联...
激情还是泡沫? 为什么在世纪末,中国会突然第一次涌现一大批风险投资,越过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去支持更大风险的创业活动?为什么会平空第一次涌现一大批甘冒风险的创业者,满怀激情地去追求创新?这是一时的泡沫还是深刻的变革? 1999年,随着互联网热潮的崛起,一股“大学生创业”热潮也平地而起,成为媒体追踪的焦点。这些无钱、无权、无势的典型“三无”者,凭着知识和激情,纷纷汇入创业大潮,成为中国社会的全新景观。是盲目...
发布于1999年10月29日--国民半导体公司前主席兼CEO与日本人打一场硬仗 国民半导体曾经是硅谷成功的传奇故事之一。许多年来,一直凌驾于英特尔之上。尤其在1981年,国民半导体成 为美国第一家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半导体厂商,在全球名列第三。这也是硅谷继HP之后第二家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的 公司,但只用了HP达到这一规模的一半时间。这荣耀自然归于公司的灵魂人物--查尔斯-E-斯波克。 但是斯波克和他的公司很快遇到了麻烦,尤其...
发布于1999年9月22日 他是硅谷最独特的风景 98年4月,硅谷突然刮起一股风:说AMD的老板杰里-桑德斯准备将AMD卖给IBM,自己从此洗手不干,告 老还乡。谣言有鼻子有眼,很快传遍世界各地。 人们似乎很欢迎这个谣言,一直下滑的AMD的股票还因此往上翘了几翘。硅谷以批评见长的杂志《Upside》 幸灾乐祸地连发数文,要送走桑德斯,对他长期以来的劣迹作了一番总结,最后还假惺惺地说:“杰里,我们会想你的。” 但是61岁的桑德斯马上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