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峻涛辞职之后的中国B2C
2022-01-03 13:07:44
  • 0
  • 0
  • 0
  • 0


  王峻涛是中国B2C的第一象征,他个人的成败与他对整个B2C行业的贡献相比,微不足道。但他的遭遇不仅仅是B2C惹的祸。因为现在,不仅仅是B2C,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承受着同样巨大的压力,投资者对再美妙的商业模式都已经毫无感觉。王峻涛的辞职证明了中国互联网资本市场全局性的萧条已经是既成事实。事情之后,有三点值得我们回味:

  1、B2C融资上市之路的挫折并不说明B2C本身的失败。用B2C融资大规模发展并上市与把B2C作为业务的补充工具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虽然,前一条路一片黯淡,但目前绝大多数互联网应用的依然是B2C,包括实实在在有收益的农民上网和企业上网也都是B2C应用为主。B2C的生命力不容置疑,让人惋惜的是对未来彻底失去价值判断的中国资本。

  2、王峻涛辞职与其说是中国B2C之死,不如说是中国B2C领导者之死。B2C当然依然有前景,但是领导者的虚席以待说明了中国B2C的尴尬。领导者不仅仅是口水之战,也不是一个公司简单的销售额。不是谁想上就能够上的。而意味着一马当先的实力和魄力,意味着整个B2C行业的旗帜和信心,意味着B2C的风向标。失去领导者的中国B2C,是一种久远的悲哀,也是王峻涛东山再起的最大希望。

  3、这样的背景下,真正的电子商务规模赢利是一种空谈和误道。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现有用户的网上消费意识,都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纯粹B2C网站的规模赢利。要片面赢利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借助传统业务,以传统业务确定的利润弥补网络业务的亏损;二是牺牲规模控制成本和牺牲B2C商业模式的完整性限定在少数利润率较高的商品种类。在目前环境下,为了生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电子商务公司的真正赢利摆脱不了行业必须的成长规律。美国的B2C到明年才能实现行业整体性赢利,中国B2C的这一天起码要晚上3年。因此,要真正从事B2C,必须要有长远一点的眼光和相应的实力。目前,互联网依然是风险投资推动的新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但的确作为新经济的互联网还在继续冷却;作为旧经济的互联网却已扎下根来,并在顽强成长。资本市场的萧条容易很使我们对互联网本身失去信心。但资本市场的继续冷却不能无视应用市场的活跃,互联网创业者的不幸遭遇不应该否定互联网用户实际的快速增长。的确,目前的互联网界压力巨大,甚至有一种“窒息”感,但是除了互联网,还有哪个行业孕育着如此的生机?包括倍受打击的B2C。


2001年08月16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