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为中国而变?”这不是谎话,就是幼稚的梦话!
2002-08-20 12:58:00
  • 0
  • 16
  • 11
  • 0

“微软为中国而变?”这不是谎话,就是幼稚的梦话! 
 
方兴东、王俊秀 


你可以喜欢,可以反感,也可以厌恶,但是你绝不可以低估微软的能力和影响力。这一次,就像99年盖茨访问深圳时所掀起的“维纳斯计划”一样,鲍尔默在中国又掀起了新的旋风,成为媒体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眼中的一件盛事。参与者共同分享的欢乐,媒体们众口一词的赞美,旁观者心悦诚服的赞叹,使得每一个人都再一次体会到脑子被清洗一遍的快感。当然这不仅仅是三年前深圳“维纳斯计划”的一次重演而已。只不过,现在的微软在媒体公关和政府公关方面的手段和能力,已经有着质的飞跃。而且更诱人的是,这一次不仅仅只有产品的概念,还带来了单子,是数十亿的金额。对于大家来说,有一个数字就已经意味着一切。但是,数字的背后究竟是何种真实,只要深入一点点,就发现一切全然不是那么简单。当然,大家对微软的目的都可以心照不宣地领悟,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再追问几个简单的问题:


疑问一:为什么是计委而不是信息产业部,不是科技部?


站在产业的角度看,现在的形势与前几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去主要是风险投资推动着中国互联网与信息化的发展,而现在政府已经代替风险投资,成为第一推动力。这种根本性的差异也就造成了不同的景观:几年前,最热闹的景观就是互联网公司和IT企业的媒体炒作,一轮高似一轮;而现在最热闹的景观变成了政府公关,为了切入政府项目,在政府买单的大趋势中寻找商机,各种糖衣炮弹、各种作秀活动密集而下,每天都在上演。政府公关从来没有如此重要过,也从来没有如此热闹过。我们都知道,发展软件业,怎么也应该首先是信息产业部的事情,或者多少与科技部有关。而这一次,微软却令人费解地选择与计委合作,似乎有点走错了门。但是,你如果明白,哪一个部门主导着政府采购而不是发展软件产业,就知道微软的射门是如此准确。因为微软此举的根本目的还是采购,直接切入市场,而不是真的为了产业发展。过去一段时间,微软曾经在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下了很大功夫,但显然,更能透视微软真实意图的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成为了微软的失意之地,今天微软另辟蹊径,成功敲开另一扇大门,充分显示了政府公关其实很简单,微软也足够智慧,很精通如何在不同的部门利益之间寻找突破。


疑问二:微软帮助过哪个国家、哪个企业的发展?


鲍尔默说:“我们的目标是培育中国软件业。”可是,翻遍软件所有的历史,却怎么也不知道微软什么时候培育过哪国的软件业?不知道微软支持和帮助过哪一家软件企业?甚至不知道微软什么时候培育过哪一家美国的软件企业。恰恰相反,微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赤裸裸的垄断史。在整个软件业历史上,都扮演着破坏市场竞争、毁灭市场生态的“超级杀手”的角色,死伤者无数。而在全球所到之处,也总使当地的软件业一派萧瑟,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在日本,在韩国,还是中国。除了占有市场,微软是绝不会有多余的仁慈。这是它得以垄断市场的成功之道。也是它利用垄断地位不断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因此鲍尔默的其实目标只有一个,如此尽快占领中国市场,彻底垄断市场。使得市场竞争失效,消费者丧失选择余地和讨价还价的能力,轻松地谋取超额利润。除此以外,所有的一切都是道具的需要,表演的需要而已。一个人稍微懂点常理就能够明白,微软是一个软件公司,怎么可能为自砸饭碗,培育别人的软件业,出让自己的业务,培养竞争对手?因此,微软能够在国内一次次成功的表演,每一个真正关心中国软件业的人都会感到痛心!


疑问三:微软将会如何买单?单子的真实含金量有多少?


不管怎么说,能够掏钱投资都是好事,都应该鼓掌。毕竟,60多亿的投资不是大数字,也不是少数字。但是,令人疑惑的是,还从来没有哪笔投资,会像微软的这笔投资一样,不知道它是从何而来,微软总部是不是真的会拿着现金过来?我们也不知道它用来做什么,整个协议罗列许多名目,却没有一项是具体的。这不能不让想起,微软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就是往往拿它自己的“货币”——软件来对付各自捐赠和投资,而不需要动用一分一厘的现金。按照微软的标价,60多亿不就是相当于100万套Windows和Office的许可费用。面对目前国内3000万台PC的保有量,微软只需要慷慨一下,赦免掉“100万套未经授权软件”的追究,60亿就轻轻的飘过来。而2亿元落教育部,也就相当于3万套软件许可而已。虽然学校使用未受授权软件本来是合理使用之内。是在微软推动软件保护立法之后的2002年,才被定义为非法。将2万套软件作为小小礼品,足够大方了。


另外,按照微软确定的价格和开列的账单,中国市场起码要交给他2000亿元以下才能完成正版化。因此中国就是微软的银行,欠着它的巨款。这样算来,微软就是中国最大的债主,这也是微软能够很牛的根本!微软只要以其中的几个单子,就可以完成所有投资。对微软来说,不但无须破费,还可以大张旗鼓去收其他更大的钱。虽然这样的投资不需要微软总部出一分钱,对中国发展也没有一分一厘的实际贡献。但是,微软只要把握住不同部门的利益流向,运作得当,稍微改变部分利益的流向,就可以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要知道,极度善于经营的微软在中国搞一个产品发布会都要从合作伙伴收钱,活动最后下来常常还有赢余的,这是所有外企都缺乏的商业艺术。当然,微软也可以真的投入,毕竟能用几十亿换取几百亿、几千亿,这样的投资回报率谁都乐意。


疑问四:究竟是投资还是公关费?


怀疑是合理的,可是我们的确看到了事实:最近微软的确已经投资了好几个项目:一个与四通合资,一个与上海联合投资合作。这两个项目的出台都名震一时。但是,只要你了解一下微软真实的投资额,就会恍然大悟。因为每个项目的资额居然只有1-2百万美元!完全可以创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记录,当然是最低的记录。因为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点钱怎么可能做好一个软件公司,而且两个公司还都要成为全国第一?因此,实际上这根本不是真正的投资,而不过是另外形式的一笔公关费用而已,再次证明了微软的精明和高明。但是,新闻效应却是非凡,英特尔、IBM、Motorola的投资额是微软的几百倍、上千倍,也不一定有着如此巨大的效应。而要深入了解一下这些投资的背后效应,就会明白,更非凡的东西还在后面。


疑问五:检验和衡量微软行为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热闹有过了,各自需要的效果也已经达到了。鲍尔默走了,媒体也会很快冷却下来。其实我是真心希望微软能够学习其他跨国公司,比如英特尔、IBM、Motorola等等,做点好事。希望它的“暴利”价格能够真正做出一点牺牲,能够对产业竞争稍微温柔一点,能够尽量吐出一点点超额利润,为这个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贡献点力量,为这个急于发展和腾飞的产业先付出一点。而不是只知道制定全然不顾中国现实的价格,一味谋取不合理的超额利润。不是以垄断力量,压制创新,妨碍竞争,损害产业的发展。我也真心希望这种秀作多了之后,也能够做些实事;数字玩多了也真正出点投资。希望那60亿也好,2亿也好,都最终能够是真金白银。


道理和故事谁都会讲,那么判断和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为产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给消费者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衡量一切活动是否虚伪的根本标准。尤其是后者,是衡量企业一切行为的唯一标准!依靠技巧可以完成最精彩绝伦的“作秀”,但是作秀毕竟是不可持久的,所有的一切最终要回归原问题:给消费者和合作伙伴一个真正的行动!因为微软毕竟是一个企业,最终卖的不是公关艺术,而是软件产品。微软需要真正站在中国市场上,真正看清中国实际发展水平,真正从中国消费者实际生活水平的出发,出台符合中国现实的产品价格和市场策略,才是所有问题的核心!如果不把工作落实到这个核心上,那所有的一切全是空虚的假象。


不过,微软永远是微软,“微软为中国而变?”这不是谎话,就是幼稚的梦话!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