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东:网易博客关闭事件的冷思考
2018-08-25 11:17:16
  • 0
  • 8
  • 11
  • 0
本文首发于2018年8月25日《环球时报》评论版,题为《博客离场,深度内容不会离场》。

8月21日,网易博客宣布将关闭服务。这是中国主流门户关闭博客,看起来波澜不惊,不具备新闻效应,但是,深层次的影响还是非常重大。我想几个维度值得思考:

首先是博客的历史和现在。“博客”这个中文命名诞生于2002年8月,迄今刚好16年整。博客经历了早期的启蒙和推动,经历了2005年开始的爆发和繁荣。随着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崛起而趋于平静。毫无疑问,传统的个人博客服务的确进入了生命周期的后期。但是,博客作为Web 2.0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也是互联网发展真正开启用网民成为生产力和创造力的绝对主角的新时代。博客对于互联网发展、内容生产模式和媒体生态的变革是深远的,其价值依然不可低估。作为用户创造深度内容的第一个重要应用,博客的功能和价值已经很大程度上融入到今天的微信公号、微博、快手、抖音等新一代的社交媒体之中。博客的消解和平静,在互联网继续高歌猛进的大众化浪潮中,是很正常的。所以,网易关闭博客,是商业考量的理性选择。就像网易过去先后关闭了个人主页、BBS等服务一样,因为单纯博客服务的商业价值已经越来越有限。对于以游戏和电子商务为主力的网易,放弃博客是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但是,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博客服务的利益与责任。假如一个人回顾自己整个网络生活,可能沉淀在网络空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多年的博客文章。博客是一个用户付出最大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互联网应用,也是一个网民在网络空间能够留存下来的最具有价值的“资产”。网易博客服务12年,千万级注册用户,大部分用户生产的内容将一夜之间消失。对于广大网民来说,会是巨大的损失,甚至是不可挽回和重复的损失。商业利益考量当然是企业天经地义的首要因素,但是,如此影响巨大的举措,能否真正从负责任的角度思考问题。最起码,应该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拿出更加妥善的解决方法,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搬家工具,或者能够将博客委托给新的运营者。当年开通服务之际,就应该担起责任。互联网企业可以对博客“食之无味”,但是对用户来说,绝对是“弃之可惜”。所以,这种关闭博客服务的做法,是很值得争议。互联网企业在利益与责任之间,必须改变单向度的思维。

第三,关于博客的理想和现实。作为商业模式的传统博客服务必然已经远去,但是,深度内容的生产问题在今天互联网的繁荣和喧嚣之下,依然是个巨大的问题。社交媒体进入一个全民生活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今天,真正严肃和深度的内容生产进一步受到挤压。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挑战,也是全球的挑战。深度内容虽然不是大众化需求,但是,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这个需求矛盾也将日益突出。

第四是博客的未来思考。博客的衰落与平台超级传播力优势密不可分。传统博客的边缘化,很大程度上与新一代社交媒体平台崛起,是同步的。尤其是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数以亿计用户为基础的超级平台崛起,基本了垄断主流的网络传播力。独立博客产品形态面临传播力的局限,逐渐失去了基本的商业竞争力。即便网易这样的门户,也无力回天。所以,博客让每一个人拥有了个人媒体,但是是微博和公号让个人媒体具备了大众传播的能力。这是内在的规律和趋势。用户群体的根本变化,是变革的内核。博客繁荣的2005年,中国网民刚刚跨越一个亿,基本以社会精英为主。博客恰逢其时。而今,是一个8亿网民的新格局。由于用户群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符合普通大众的社交媒体形态在快速演进,不断与时俱进,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想象,随着中国下一个6亿网民的不断深入,社交媒体还将继续发生变革。创新还在继续,这是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内容也面临严重边缘化,这个矛盾和挑战日益凸显。所以,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全新技术浪潮下,以博客为代表的深度严肃内容的生产,也依然有着突破的可能性。

总之,互联网已经是巨大的商业,千亿美元巨头已经成为产业的主导力量。作为商业模式的传统博客已经不具备吸引力。但是,全球博客依然生命力顽强。可以说,在互联网诞生以来,博客依然是最符合互联网精神和价值观的产品形态。今天,很多富有情怀和注重内容和知识创造的精英们,依然在坚持,积极更新,保持活跃。博客中国16年了,也依然在坚持,在继续谋求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同时,像美国哈芬顿邮报和Medium等博客的创新形态,也取得了新的商业成功。所以,尽管商业化的喧嚣已经永远离去,但是,博客的理想和价值依然在互联网中发扬光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