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萨多斯基(George Sadowsky)很隆重地推荐了克里斯托弗·威尔金森(Christopher Wilkinson)。我们很快在ICANN会场见到了他。
说真的,当我在Google上搜索他的资料,除了一个和他同名的美国著名编剧和导演之外,真正有关他的资料少之又少。最大的惊喜就是,好不容易搜到了他的一份简历。但是,看着他的履历,也没有发现多少互联网相关的亮点。
因为时间原因,我们约在了早上7:30会场见。保安还不让我们进入会议区,我们只能在大厅的一角找个地方,架起机器,开始听他讲起他的互联网故事。一听之下,才知道遇到了难得的高人,克里斯托弗·威尔金森居然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他出生于1941年,父母就是教师,在中国教书。
小时候出生在福建,香港上的小学,有着物理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等多学科的背景。60年代中期进入OECD,1973-2005在欧盟委员会工作30多年。在欧盟委员会期间,参与ICT政策工作,代表欧盟和美国直接博弈, 并亲自参与了90年代末期ICANN和GAC的创建,奠定了今天ICANN的多利益相关方模式的基本形态。
那一次,主要是欧盟与美国之间的软实力博弈。作为欧盟的代表,他的角色无疑非同寻常,他的贡献当然也是非同凡响。如果不是这次访谈,我们很难如此深入详细地了解当年激烈的博弈过程,以及欧盟内部当时的各种考量和争议。可惜,那时候,我们中国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依然有限,更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力量积极参与其中。等我们明白过来,很多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利益格局已经形成,利益分配也相对固化。
克里斯托弗·威尔金森说现在他的女儿能说流利的中文。他对中国的感情非同一般。所以,当天我们在会场再度遇见乔治·萨多斯基,我们对他的推荐表达了特别的感谢。互联网50年就在眼前,互联网历史长河中,像克里斯托弗·威尔金森这样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却依然默默无闻的人有太多太多,的确令人感慨。
但是,这不也就是我们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的使命和意义吗?因为ICANN开幕式在即,和克里斯托弗·威尔金森的访谈只能打住,但是他的故事太重要了,所以我们第二天约好了7:30继续讲述,两次访谈依然意犹未尽,下次得再约。
教育经历
1.1950年-1951年,香港肯尼迪公路小学。
2.1951年-1953年,英格兰赫尔海默斯学院。
3.1953年-1960年,英格兰哈利法克斯希思文法学校。
4.1960年-1963年,剑桥大学塞尔温学院。
5.1972年,伦敦商学院。
6.1982年-8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CFIA)访问学者。
职业经历
1.1963年-1965年,伦敦,联邦秘书处。
2. 1965年-1966年,巴黎&马德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
3. 1966年-1973年,华盛顿特区&拉各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4. 1973年-2005年, 布鲁塞尔,欧洲委员会。
- 广泛涉猎区域政策,产业政策,ICT标准化,无线电频谱,知识产权以及ICT的国际方面和互联网等领域;
- 领导欧盟的互联网组织和管理政策的国际化;
- 参与创建ICANN与GAC;
- 启动了.EU TLD和注册管理机构的创建;
- 组建并召集了EC-POP,即欧洲互联网非正式组织(IIG);2003年-2005年,担任GAC副主席,GAC秘书处负责人。
2005年退休之后
1.阿利坎特欧洲学校家长协会副主席。
2.比利时瓦隆区ISOC分会执行委员会成员。
3.EURID:行为委员会成员。
4.EU注册管理机构IDN顾问组成员。
互联网口述历史
全球访谈影响互联网最关键的500个人物,总结第一个50年,面向下一个50年。
期待你的大力支持!
合作请联系我们
电话/微信:18510750649
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内容博客中国独家发布,欢迎转载。
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相关推荐:
【OHI】格雷格·奥斯汀:开眼看世界,研究中国网络问题的西方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