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疑团:联想启用新标识事件的过敏、炒作和真实意图
2003-04-30 10:57:00
  • 20830
  • 18
  • 7
  • 0


方兴东:联想启用新标识事件的思考 (4月29日 15:36)



430日中午12点正,联想针对海外市场的新标识“lenovo”正式发布已经过去两天多,我们在查询英文新闻的Google News上搜索关键词“lenovo”,居然只查到5条相关英文新闻:一条来自香港、一条台湾,两条Cnet(总部和亚洲),一条《商业周刊》。而我们查询Google中文内容,共约有855项查询结果。查百度(中文最新信息比Google要快一些),相关网页约1,300篇。一个问题已经昭然若揭。



为什么主要针对海外市场的英文新标识,只在国内大肆炒作,却根本不去新标识的真正目标市场——海外去炒作?这是一个极富意味的疑问。真正的答案可能是,联想还是想借“进军海外”之名,“愚弄”国内媒体和消费者,炒作国内市场为主?又是一场“曲线救国”的炒作高招?也许,事情远远不是如此简单。



4月28日,联想正式将英文旧标识legend换成了lenovo,并在网上召开了发布会。会后,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联想总裁杨元庆及CFO马雪征回答了来自全国各大媒体记者的提问。在非典时期居然还搞得如此隆重,实在难为大家。


但是,我实在搞不懂启用一个针对海外市场的英文标识,为什么需要在国内搞得如此热闹?因为我相信文化程度再高的国人也很难读出lenovo这个古怪的单词,而且更改的事情搞得越热闹,对联想国内只可能增加品牌认知上的混淆,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而这个面向海外的事件,好像根本没有任何动静?联想为什么不把宝贵的力气用到海外去?如果联想的市场操作能力真的很牛,精力过剩,那就应该把自己的能量“牛”到国外,那样的每一份热闹才真正体现价值。现在,明显有点“牛头对马嘴”,方向性错误。


更搞不懂的是,国内媒体如同追星族一样,就热衷于新标识的名字、估算损失,猜测含义等事情,对一个标识的名称如此津津乐道,并折腾了好几个月,好像这么多年业界还是头一遭。大家却对这一举措背后的深层背景和战略意图毫不关心。因为标识的名字,仅仅是极其表面的事情。而标识所代表的战略,以及实现的市场效果,以及公司发展,才是问题核心。因此,围绕标识本身的热炒实属媒体过敏。由于新标识主要用于国外,而目前联想国外业务基本属于空白,启用一个新标识谈不上当下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因为联想的海外业务都还没有开展起来,此前打入海外的主板属于低级零组件,与标识基本没有关系。


对于联想来说,似乎对媒体的热闹一直比对公司股票的走势更热衷。可是,国内媒体的粉刷已经无法掩盖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一点,我们还是看看联想的股票反应。发布会的喜庆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认同。最近一个月内,联想股票的走势只有一个方向:直线下跌。股价徘徊在1999年以来的最低谷,一度跌破2港元大关。与最高点相比,下跌接近90%。而且,各大投资机构对联想未来的预测都比较悲观。所罗门美邦发表报告指出,联想集团核心业务已步入成熟期,上升空间有限,惟拓展新业务却未见成功,故调低其目标价,由2.55元降至1.6元,跌幅达37%。报告表示,联想未能成功开拓新业务,亦无法利用公司在内地建立的销售渠道,发展海外市场。加上核心业务目前增幅只徘徊在15%水平,在非典威胁下,也可能令联想电脑销售放缓。此外,所罗门美邦认为,联想市盈率应降至6倍15倍,而非维持在15倍-40倍水平。这样,联想2004年市盈率以10倍作基准,股票目标价应调低至1.6元。这样看来,联想股价的跌势一时无力扭转,远未探底。


Chart



附表:最近2个月来联想电脑股票走势图



归根到底,联想启用新标识,是一个防守反击的被动举措,是一个压力下的突围尝试。因为,作为国内PC市场的龙头老大,联想最可怕的压力在于:


1、 联想业务太集中(联想的多元化还是口号居多),而且其核心的电脑产品增长放缓,而且产品多集中于“草肚皮”的市场中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区域,越来越趋于白热化。随着市场增长放缓,牢牢占据市场高端的国外品牌加大了下探中端进军的力度,而方正、神州等其他国内品牌从低端也加大攻势,都使中端市场倍受压力,毛利率下滑是必然的趋势。


2、 在联想响彻云霄的“服务”大旗下,虽然已经花费数亿,购并多起,但是业务额依然不足联想总收入的1%,根本不足以为公司真正开辟业务增长点,反而还是一个亏损的窟窿,拉了整体业绩的后腿。


3、 与普通的企业不同,联想电脑200多亿的年收入,使得国内市场任何一般的新兴业务都无力填补这条“大鱼”的胃口,任何一块数亿、十多亿的增长点都于事无比。况且,国内市场戴尔对联想的压力已经与日俱增,联想处于十分被动的防御状态。而联想至今无力杀出国门,给戴尔的后院施加压力。


4、 Lenovo的诞生就是寄予这样一个期望。进军海外,是场凶多吉少的赌博。开拓国外市场,一方面有可能打开一个巨大的市场,另一方也可以打到跨国公司的老地盘,缓解竞争压力。但是,风险也是巨大。一方面树立海外品牌成本高昂,另一方面联想对自己的核心价值缺乏基本的信心。一旦有所闪失,反而为国内压力重重的业务雪上加霜,启动一个大型企业最可怕的“负循环”。



联想的“技工贸”当中,“技”自然不必多谈,“贸”没有品牌支撑无异于“关公面前耍大刀”,剩下的就是“工”了。按理说,中国企业在制造成本和产品价格方面的优势是无与伦比,中国纺织品、家电,以及高科技领域的华为,都是依靠这个优势而成功。可是有所不知,最近几年,联想已经逐渐放弃了“工”,其产品中越来越大的比例来自台湾厂商“代工”。没有“计”,丧失了“工”,联想在国内最大的竞争优势依然依靠非凡的市场营销。可是,这些貌似“卓越”的特长,到了硬碰硬的海外市场,就可能一筹莫展。但是,又是别无选择!固守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只能恶化,竞争压力只能越来越大,只有死路一条。联想起于“中端市场”,而今困于“中端市场”,打出国外,这个国内的“中端”就会转变为海外的“低端”。有可能豁然开朗。而且还有中国企业的最后招数,就是牺牲利润,毕竟中国企业比跨国企业更有低利润的生存能力。


这的确像一个死循环:在中国市场被戴尔步步紧逼,就不可能在美国市场给戴尔颜色。不能给戴尔以颜色就不可能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在美国能够打击戴尔,在国内更应该轻车熟路。


对一个公司的新标识如此热衷,好像业界几十年未见,不知道的还以为联想是“卖”标识为生的,而不是卖电脑的。其实,如果说,进军海外市场是场全新的战争,那么,新标识仅仅是联想配备的一件小之又小的武器附件而已。对战局的影响和胜负问题基本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影响。大可不必太兴师动众。因此,最好告别国内浮夸的热闹,直面严峻的海外战场。而不要仅仅以“进军海外”之名炒作国内市场。媒体最好不要盲目起哄,为杨元庆开拓思路,提升战斗力,创造新的奇迹,使中国IT第一品牌不至于真正出现重大危机,这才是新标识的真正寄托和内涵所在。Lenovo这个“新符”能否为困境中的联想和杨元庆带来好运?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不过,能突破柳传志“意识形态”的禁忌和局限,将“创新”进入标识的内涵,值得为杨元庆鼓掌。

 
已有 0 人赞赏